“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都說53度的茅臺酒是最好的,然而53度茅臺酒度數相對較高,很多人喜歡茅臺酒的醬香風味,又對高度酒望而卻步。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也為茅臺與國際接軌(40度左右是世界范圍被接受最廣的蒸餾酒度數),融入國際市場,早在上世紀80年代,茅臺就開始研制低度酒,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
1984年,國家輕工部正式下達了低度貴州茅臺酒的研制項目任務書。
............................................
1986年,茅臺試制39度茅臺酒通過國家級鑒定,首次推出低度酒獲得成功。
1987年,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貴陽會議)召開;會議上確定的“四個轉變”作為行業發展的指導原則:“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即“優質、低度、多品種”的方針。“貴陽會議”奠定了茅臺大力發展低度酒的政策基礎。
............................................
1991年,茅臺研制43度獲得批準,開始投放生產。
............................................
1992年,38度茅臺酒上市,刷新當時低度茅臺酒紀錄。
............................................
1997年,33度貴州茅臺酒通過省級鑒定,成為歷史上度數最低的茅臺酒。
............................................
普通低度茅臺酒的市場雖然較53度茅臺遜色一些,但喝起來相對柔和,同樣具有茅臺醬香的獨特風味。總的來說,經過降度的普通茅臺酒在整體上雖然不及53度,但價格便宜了很多。如果覺得53度過烈,降度后的茅臺酒依然是醬香型白酒的典范。
............................................
最終,經過市場與茅臺的雙重選擇,茅臺集團放棄了其他幾種規格,確立53度、43度為主流的貴州茅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