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級釀酒大師、著名的白酒專家,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酒業功勛等多項榮譽的季克良季老曾說:“我最喜歡的稱呼,是工匠,還有非遺傳承人”。近期,這位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茅臺的耄耋工匠來到了君品談,讓我們跟隨主持人華少的腳步走進季老的醬香歲月。
為品酒而生的“鼻子”
從意氣風發到雙鬢銀絲,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里,季克良的名字與茅臺緊緊連在一起。與酒打了一輩子交道,這個江南書生褪去了年輕時的清苦干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喧嘩,正如窖藏陳釀。雖然已滿頭銀絲,但仍保持著年輕小伙的精氣神。
作為品酒師,四十多年來季克良“喝”掉的茅臺酒有兩噸多。主持人華少不禁好奇問,這么喝酒難道不影響工作嗎?原來季老品酒盡量少用“嘴”,而是多用鼻子,只要一聞,便能判定酒中的香氣成分是否達標。
外界戲稱季克良的鼻子天生為品酒而生,季老也稱自己平日會專門鍛煉鼻子的功能,還專門開發出一套鍛煉鼻子的方法,不愧是茅臺教父,讓人忍不住期待華少解密季老品酒的訣竅。
穩步走才能把茅臺品牌做“久”
酒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產物,要想做好中國的白酒,釀酒工匠就要對自然、對質量保持敬畏感。茅臺靈魂人物季克良先生曾表示:“茅臺酒的質量是我們的生命。”面對其他白酒大肆宣傳銷量時,茅臺堅持的是穩站穩打,實事求是,始終堅持“四個服從”:
1. 當成本與質量發生矛盾時,成本服從質量。
2. 當產量與質量發生矛盾時,產量服從質量。
3. 當效益與質量發生矛盾時,效益服從質量。
4. 當速度與質量發生矛盾時,速度也服從質量。
不過穩健的季老也有坐不住的時候,據說有一次季老親自到山東的一家白酒企業“探訪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