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葡萄酒誕生于國外,白酒誕生于國內,兩者都植根于各自國家的文化,正因如此,適用性有所不同。如果你要問在中國“同學聚會喝紅酒好,還是喝白酒好?”我肯定會說,喝白酒好。這與歷來的傳統有關,與生活習慣有關,也與酒水的消費模式有關。
白酒釀造
各國文化,既有差異,也有共識,正如“無酒不成席”,仿佛放之四海皆通用。但各國餐飲文化的不同,也決定了酒水選擇的不同。西方實行分餐制,講究以酒配餐,前菜、甜點等都有不同的酒水相配,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相比較來說,中國的白酒則沒這么多講究,不管是吃宴席,還是吃燒烤,不管是吃火鍋,還是吃大排檔,一瓶白酒足以。話又說來,在吃燒烤、火鍋的情況下,喝葡萄酒,想想怎么都不對味。因此,從餐飲習慣出發,同學聚會喝白酒比喝葡萄酒更合適。
葡萄酒
再補充說一下,一般來說紅葡萄酒酸度較高,單寧較高,其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使得紅肉的纖維柔化、使肉質更為細嫩。白葡萄酒口感清爽,與海鮮搭配具有去腥效果。中國白酒度數比較高,味道比較重,再加上中國的宴席方式是一道道菜邊上大家邊一起吃,所以沒有這么講究與酒的搭配(注意也有湘菜+醬香型白酒、川菜+濃香型白酒等說法)。
中國人吃飯,往往講究面子,一般來說200元的白酒算是比較拿得出手的,以3人喝一瓶來計算,一次30人的飯局,酒水消費要2000元。如果換葡萄酒,通常要買300元甚至500元以上的產品才會覺得有面子,受制于酒精度數,往往會需要20瓶左右,酒水消費就要10000元。所以從成本考慮白酒比葡萄酒更劃算。
白酒經濟實惠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好一點的葡萄酒通常需要醒酒。葡萄酒的醒酒是為了讓酒液與空氣充分接觸,通過氧化來緩解紅酒中單寧的苦澀感,讓葡萄酒口感更加優雅舒適。中國酒宴沒有提前醒酒的習慣,試想大家要吃飯,你拿了一瓶羅曼尼康帝,先醒酒幾個小時,大家再吃飯,想想都覺得不現實。并且葡萄酒度數低的特質也不利于大家快速進入狀態,這些差異使得葡萄酒不適合同學聚會的場景。
中國人對酒的描述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講究的是舉杯推盞,酩酊大醉,中國的人情往往可以在酒桌上體現,幾杯酒喝下去,略顯生疏的陌生人都能侃侃而談,白酒是一種感情的催化劑。外國人喝葡萄酒,更講究的是享受酒的美好,而中國人眼中的白酒更像是交際的工具。同學會,不是品酒大會,所以還是喝白酒好一些。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