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對于奶酪的愛情堪稱狂熱。
法國開國元勛戴高樂曾經發出天問,「一個擁有365種奶酪的國家可怎么管?」而盡管法國人均每年奶酪消費量高達23千克,在低調狂野的希臘人面前也只屈居第二。
但就拿法國來說,姑且不論存在于每個集市堆疊碩大車輪狀奶酪的手工作坊,超市里的奶酪要么占據乳制品的半面江山,要么則像魚鮮禽肉享有專屬的現場攤位。去葡萄酒吧,佐食也大多只有火腿和奶酪拼盤可選。在學校公司的各種食堂,卡芒貝爾奶酪幾乎是午餐標配,喜歡奶酪的人可以把它切成小塊,同法棍一起,一比一食用。
今天就來說說奶酪這回事。
奶酪的起源
奶酪發源地眾說紛紜,可追溯至歐洲、中亞、印度或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但被共同認可的一點,就是第一個奶酪因偶然而出現。
美食總是誕生于遺忘。近東的游牧民把羊奶忘在皮囊里得到了酸奶,猴子忘記自己貯藏的水果而發酵出果酒,奶酪的誕生也大抵如此。在世界連通之前,生產奶酪的民族就有一百多個,有人說,奶酪最早出現于公元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地球上剛有了畜牧業,奶酪就出現了。
奶酪的發明與反芻動物的瘤胃所制成的皮囊息息相關。瘤胃是反芻動物的第一個胃,這個器官被稱為天然發酵罐,人們用這種皮囊運輸鮮奶,而瘤胃中天然存在大量的凝乳酶,也就是一種奶酪生產必不可少的因子。因此,在遠途的運送過程中,鮮奶會有幾率起反應,產生凝乳和乳清。
比較常見的說法是,游牧民橫穿沙漠時意外發現皮囊中的鮮奶變成了半固體,好奇心驅使之下,他嘗了一口,卻意外發現它頗有風味。
奶酪發家史
公元元年前后,奶酪被羅馬人和希臘人認為是富人的食物。由于奶酪既可以用于菜肴也可以用于甜品,所以逐漸成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基礎食材。在羅馬帝國時期,奶酪的制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羅馬人發明了擠壓奶酪水分的工具,完善了瀝干凝乳的技術,奶酪種類也逐漸豐富起來。當時奶酪已經是羅馬軍團的口糧,凱撒本人也拜倒在法國圣阿夫里克藍紋奶酪的魅力之下。
13世紀,奶酪散入尋常百姓家。隨著戰爭的爆發與王國的輪替,許多奶酪秘方下落不明,但遠離塵囂的修道院和偏僻山區仍傳承著配方與工藝。僧侶們用卓絕的耐心和細心研制出了各種奶酪配方,也正是在中世紀,歐洲的僧侶們發明了奶酪的熟化技術,奶酪能展現的風味更豐富多樣了。
19世紀,奶酪史發生了重大轉折。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發明的「巴氏殺菌法」為奶酪的工業化生產鋪墊了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德雖因登上中學生物課本而蜚聲中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實出生于法國葡萄酒和奶酪產區汝拉Jura,和各位酒友、奶酪客都頗有淵源。
影響奶酪風味的因素
影響奶酪口感風味的因素很多,可以歸納為3大類:風土,動物品種(奶牛、山羊和綿羊),生產與熟化的技術。而風土,又可以細化為季節,氣候,微氣候,地形,微生物環境,土壤和草的質量等等。
沒錯,奶酪也有風土。正如葡萄園的風土被葡萄藤吸取,轉化為酒的樣貌,奶酪的風味也離不開一方風土的培養。土壤積淀的礦物質會影響植物,也就是動物食材的生長,進而演化出牛奶的微妙香氣。
要說不同植物種類對奶酪風味的影響,那么鮮草、野苜蓿、蕪菁、青貯飼料之間明晰的風味區別,就好比礫石、黏土、頁巖、白堊土對葡萄的影響。
而原料采用山羊奶、綿羊奶還是牛奶,區別則像是葡萄酒采用歐亞葡萄還是美洲葡萄釀造了。至于產奶動物們是喜歡活動于山地、平原還是山谷,也會影響奶水的質地和味道。
正因此,奶酪僅在法國就擁有45個AOC,還有IGP和紅標認證「Label Rouge」。東部的Emmental奶酪甚至有Grand Cru。這些術語不只為葡萄酒存在,還有不同產區、不同風格的奶酪都享受著自己的原產地命名保護。
勃艮第的époisses奶酪,第二行注明了它的AOP級別
奶酪是怎么制成的?
既然說到制作工藝對奶酪風味的巨大影響,就不免提到,奶酪到底是如何制成的。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幾大基礎步驟:
『 凝結 caillage - 塑型 moulage - 瀝干 égouttage - 鹽浴 salage - 熟成 affinage 』
也就是說,先在奶中加入凝乳酶和乳酸酵母,留存住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并將部分乳糖轉化成乳酸以改善奶酪的風味平衡;
其次,將取得的凝乳放入可控掉水分的模子中進行造型,而對于硬質奶酪,瀝干環節會被大力壓榨,盡可能多地瀝出乳清,保持奶酪的堅實質地;
隨后,奶酪將經歷一場鹽浴,被浸入鹽水或是涂撒鹽粒,增強質地與風味;
接下來,就是轉入溫濕合適的窖中進行熟化陳年了。
世界知名奶酪
奶酪可大致劃分為新鮮奶酪Fresh Cheese,熟成新鮮奶酪Aged Fresh Cheese,軟質奶酪Soft Cheese,半軟質奶酪Semi-Soft Cheese,硬質奶酪Hard Cheese,藍紋奶酪Blue Cheese,風味添加奶酪Flavor-Added Cheese。
但在產奶酪歷史悠久的國家,他們又有本國專有的術語,以及細化風土產地的AOC、DOC認證。在后文中,我們會介紹法國采用劃分的奶酪8大家族。
世界各地奶酪種類雖多,但一部分只在本地制售,走出國門的不多。國際上流行且常見的奶酪,無外乎英國的切達Cheddar、法國的卡芒貝爾Camembert、意大利的馬蘇里拉Mozzarella和意大利的帕馬森Parmigiano-Reggiano。
1 | 切達 Cheddar
流量級奶酪,英國人的最愛,存在于所有英國血統的超市貨架中。如果你受不了白霉和藍紋,切達必是你的入門首選。切達原產自英國索莫塞特郡的徹達地區,采用牛奶制成,質地半硬,熟成時間從幾月到長達數年不等,色澤呈乳白至金黃不等,口味也有變化。切達乳香濃郁,奶酪中時而出現顆粒質感,富有嚼勁。
2 | 卡芒貝爾 Camembert
法國人的最愛之一,屬于花皮軟質奶酪,也被稱為白霉芝士。卡芒貝爾原產于諾曼底,受AOC制度原產地保護,通常放置在圓形木盒中販售。它的表面被白色絨毛狀的霉菌包裹,這就是「花皮」了。切開相對緊致的花皮后,卡芒貝爾內里是奶白色的溏心,質地柔軟,奶香醇厚甘美。
3 | 馬蘇里拉 Mozzarella
馬蘇里拉是原產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和那布勒斯的淡奶酪,由牛奶制成。愛吃披薩的人一定知道馬蘇里拉奶酪,披薩的芝士如果沒有特別標明,就是采用了馬蘇里拉。未經熟成的馬蘇里拉質地柔滑有彈性,延展性佳,烹飪中很容易攤開或拉絲,除了披薩,做帕尼尼、焗飯、焗意面、焗薯蓉,馬蘇里拉都大顯身手。
4 | 帕馬森 Parmigiano-Reggiano
帕馬森屬硬質奶酪,被稱為「奶酪之王」。它的意文原名是Parmigiano-Reggiano,但在歐美國家也被寫成Parmesan。這實際是個法語詞,意為「來自帕爾馬的」。由著法國人對帕馬森的喜愛,Parmesan的叫法傳到了全世界,畢竟Parmesan可比意大利全稱好記多了。
帕馬森的生產有極為嚴苛的限定,法定原產地只有意大利的帕爾馬、雷焦艾米利亞等幾個省區,奶牛只能食用鮮草、干草而不能喂食其他飼料,且熟成達到1-3年以上。陳年越久,帕馬森奶酪中花香、果香、堅果的味道越來越凸顯,質地也逐漸酥化,口感更油潤。
奶酪的八大家族
奶酪花樣繁多,僅用軟質硬質并不能精確地概括出它的類型。因此在法國,奶酪按照外表和風味特征被劃分為8個族類。
1 | 新鮮奶酪 Fromage Frais
顧名思義很新鮮,不做發酵和熟成。乳白色,水分很大,口感鮮嫩圓潤,奶香純且足。法國鮮奶酪的代表作首推諾曼底的Petit-Suisse,它口感和包裝都更接近于濃稠酸奶,而不太像奶酪。
有少數鮮奶酪會用胡椒等香辛料調味,包裝上會特別標明,不過在中國少見。
2 | 花皮軟質奶酪 Fromage à Pate Molle à Cro?te Fleurie
像前面所說的,花皮就是白霉奶酪表面那層絨毛狀的霉菌。花皮的手感有點像麂皮。雖然霉菌二字勸退了不少人,但心理建設一旦做起來,新的享受就到來了。
奶酪切開后會露出柔嫩香醇的內里,質地綿密,帶有溏心的光澤。法國北部諾曼底產區的卡芒貝爾奶酪就是花皮軟質奶酪的典型代表。有的人不習慣帶著花皮吃,也會切皮再食用。
3 | 水洗軟質奶酪 Fromage à Pate Molle à Cro?te Lavée
香檳地區的Langres奶酪
味道偏重,風味濃郁。它的生產過程類似前者,但熟成期需要頻繁使用鹽水或白蘭地清洗奶酪表面。受水洗這一步驟的影響,表皮會呈現或淺或明亮的橙紅色,同時孕育出獨特的香氣。
其中,代表奶酪有香檳阿登地區的Langres,阿爾薩斯的Munster,和諾曼底的Pont-l’évêque。
4 | 硬質未熟奶酪 Fromage à Pate Pressée Non Cuite
這種中硬度的奶酪通過壓榨來加速乳清的瀝干,隨后進入熟成。由于含濕度相對低,它比較耐存,代表產品有法國Savoie地區的Reblochon奶酪,Auvergne地區的Cantal和St Nectaire奶酪。
5 | 硬質成熟奶酪 Fromage à Pate Pressée Cuite
法國名奶酪Comté
經歷壓榨前,凝乳會被加熱到53℃。熱力作用下,凝乳顆粒收縮,釋放出大量的水分,奶酪變得堅實。通常這種奶酪的熟成期也較長。
硬質成熟奶酪通常體型巨大,像車輪一樣。它們切面細膩光滑,但存在一些洞眼;這是奶酪陳年過程中內部產生二氧化碳,但無法逸出表皮而造成的。知名的硬質成熟奶酪有汝拉一帶的Comté奶酪,法國東部的Gruyère,和瑞士的Emmenthal。
Emmenthal
要注意的是,「Emmentaler Switzerland」是受歐洲原產地保護的瑞士奶酪,但不帶Switzerland的Emmentaler/Emmenthal/Emmental則不是,因此法國、德國等地也有生產Emmenthal的品牌;沒有h的「Emmental」是法國的叫法。
6 | 藍紋奶酪 Fromage à Pate Persillée
古法國人為了做藍紋奶酪是很拼的:他們會留一塊黑麥面包慢慢發霉,然后撕下霉塊,在壓榨前扔到凝乳中去完成助長霉斑的使命。很多人都聽說過藍紋奶酪,名字雖美,真正敢吃的勇士卻不多。
藍紋奶酪有青綠色的大理石花紋,質地軟或半軟,氣味沖鼻,入口第一瞬間會有吃到粉灰的錯覺,辛辣感。藍紋奶酪對于新手極度不友好,但它配酒卻有意外的美味:試試低酸的甜白或是甘醇的老年份干邑,你會有雙贏的感受。藍紋奶酪的代表有Roquefort,各產區的Bleu(如Bleu de Gex)和Fourme d’Ambert。Roquefort也是法國唯二用綿羊奶的奶酪AOC。
7 | 山羊奶酪 Fromage de Chèvre
山羊奶酪體積偏小,花樣最多。它可以是新鮮的、軟的、硬的,也可以是各種形狀、各種花皮,但口感比牛奶酪刺激。代表有盧瓦爾河的Sainte-Maure和Crottin de Chavignol。
8 | 融化奶酪 Fromage Fondu
是由一或多種奶酪融化到一起后加入牛奶、奶油、黃油或「配料」制成。融化奶酪可調制不同口味,加入堅果、果干、火腿等等,在超市常見。大眾化的開胃奶酪小食也大多屬于此類。
奶酪 x 葡萄酒
所謂「原湯化原食」,一個產地的葡萄酒與該地的奶酪往往相配。在盛產山羊奶酪的盧瓦爾河,新鮮軟質的山羊奶酪可搭配盧瓦爾河果香充沛的長相思干白,而偏干質的山羊奶酪則可搭配盧瓦爾河的半甜白,以中和硬質山羊奶酪的微微苦味。
出產法國黃酒的汝拉Jura更是奶酪搭配地區葡萄酒的典型案例。汝拉產區的Emmental和Comté奶酪因本身硬質成熟的特點,在陳年中演化出堅果的味道,這與重氧化、帶有黃油質感和榛子香氣的汝拉黃酒相配,效果極佳。
由此可見,奶酪講求的風土和葡萄酒也相去不多。當然了,這不是死規律,奶酪配酒的原則和餐酒搭配差不多,都是探索酒和食物的共同特征,來達到和諧雙贏的境界,產地內葡萄酒只是一種選擇。
光喜歡葡萄酒,不懂點奶酪可說不過去。
畢竟,芝士就是力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