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打算換輛車,所以趁著小長假,馬不停蹄地去了很多家4S店。試駕之后,我發現了各商家運用的一種心理學技巧:試駕車一般為該級別的中配到頂配,于是我們會對自己預先想要購買的配置不滿意,車越看越高級,預算就一路飆升……心里總有個聲音告訴你:再往上湊一湊,最后被導購一步步掏空了口袋,甚至有些人不惜貸款。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限量款手表包包、豪宅豪車,到事業上的晉升、投資上的成功……在追逐到某樣東西以后,我們總覺得會一直快樂下去,其實不然,如愿以償后的確會快樂一陣子,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快樂感會逐漸減淡,接著更好的出現了,欲望滋長,我們開始下一輪的追逐,在這種步履不停的欲望追逐中疲憊不堪,循環往復,迷失自我。小時候我們認識的世界很小,卻總是很容易快樂,隨著年齡增長,世界越來越大,快樂卻變得越來越難。我們總不斷被升級的見識刷新著欲望,不禁想要問自己:我是怎么了?
適應性偏見,是人們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反應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的現象。我們常常高估了很多事情對心情的影響,低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事實上,我們比想象中更容易改變,適應性是人類億萬年進化而來的本能,這種對現有情況的極快適應和不滿驅使人類不斷進取改變。另外,雖然你會高估自己獲得某個東西的快樂感,也會高估由不利環境或不良條件造成的負面影響,但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一個測試:
題目一,你預測一個一年前中了100萬元彩票的人,他的幸福度是多少?
一共5分,1分是非常不幸福,5分是非常幸福。
題目二,你預測一個一年前遭遇車禍的人,他的幸福度是多少?
一共5分,1分是非常不幸福,5分是非常幸福。
大部分做題的人,題目一選擇了4分,題目二選擇了2分。老師公布了結果:其實一年前中了彩票的人與隨機抽取的正常人,幸福度基本沒有差別。為了保護自己,更好地適應和生存,我們就是如此健忘,回憶自己的過去,很多曾經以為過不去的坎兒,如今已是云淡風輕。
在這個市場中,我見過盈利,甚至是巨額盈利的案例。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期貨市場的回報比其他任何市場都要迅速和巨大,但對于這些成功的投資人來說,他們還將面對另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幸福度在什么時候最強烈?就是在0—1的時候。比如,你突然頓悟,開始從虧損走向盈利,這種自我實現的幸福感持續時間是最長的。
不過,當你開始持續盈利一段時間后,這種幸福感開始消減,雖然交易的圣杯似乎觸手可及,但開始覺得內心有些悵然若失。于是我們想要獲得市場更多的回報、更多投資人的認可、更多的名氣和財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交易比賽取得名次的選手,在后來的表現中開始滑坡,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投資標的、投資體量,而這種追逐可能是無止境的。殊不知,每一種操作風格和方法都有不同的資金容納比例,如果超限,就有可能拖累整個投資產品的表現,最終可能會被市場嚴厲教訓。
此外,還有非常多的投資者在獲得盈利之后不會出金,將更多的資金滾動到下一次投資中,自己日夜盯盤辛苦付出的結果可能只是一個虛擬數字,甚至可能在之后的某一次投資中再次還給市場,很難產生真實的獲得感。
那么如何抵御適應性偏見呢?
第一,進行適度的下行比較。很多時候,我們的欲望來自比較,快樂也來自比較。例如,和你同時入場的朋友現在吸引了更多投資,獲得了更多盈利,你會對自己目前的狀況不滿,從而更加希望改變,大大縮短自己目前成功的快樂周期。然而,如果你周邊所有的投資者都在虧損,只有你在盈利,那么你將非常慶幸,滿意自己的現狀。因此,當欲望膨脹已經超載,產生了壓力和負擔,我們可以適度進行比較,從而提升對現狀的滿意程度,給自己適度減壓。
第二,將物質獎勵轉換為精神獎勵。一些投資者選擇在盈利后購置物質產品,但物質消費維持的快樂也會很快被適應和磨滅,所以建議將物質獎勵轉換為體驗,例如,旅游、聽音樂會、吃飯、培養個人愛好等。行為經濟學的實驗表明,與物質的東西相比,精神方面的快樂將維持更長時間。
第三,延長幸福感。在辛苦工作之后,不要一次性把想要的東西都獎勵給自己,因為快樂也會超載,從而導致邊際遞減。我們應當一件一件地去實現,并充分體會實現帶來的快樂,這樣可以大大延長滿足周期,從而加深自我肯定,促進我們的成長與發展。(作者單位:華安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