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過這么一個段子:
如果不喝酒,劉關張在桃園聊完天就離開,三國演義,劇終。
如果不喝酒,孫悟空就安靜了,在天庭當個弼馬溫,西游記,劇終。
如果賈雨村甄士隱,他倆遇見了沒留下喝酒,曹雪芹寫完第一回,紅樓夢,劇終。
如果沒有酒,宋江就不會提詩,108好漢還沒開始就散了,水滸傳,劇終。
那如果TA們不喝酒又會“失去”怎樣的故事?
劉伶
“竹林七賢”各有“賢”的道,可是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在歷史上則純粹以醉酒而聞名。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才是最好的紅顏知己。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中,什么成敗,什么榮辱,什么功名,都是浮云,這酒里,才是朗朗的乾坤。
在醉酒后的乾坤世界里,他常常能把自己想象成宇宙中的巨人,空間上,他以天地為房子,那日月星辰,不過是房子的窗戶,而這悠悠的歲月,在他眼里,不過就是眨眨眼睛的事情。
阮籍
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
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
博覽群籍,尤好莊、老。
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晉書《阮籍傳》
有不少古籍中就曾提到三國魏末時期的文人大家中,性情最真、趣事最多的當推阮籍為首。阮籍嗜酒后,自信感爆棚,琴棋書畫樣樣都行,也因為酒后真性情展露無遺而鬧了不少笑話,促使成為了很多詩酒之人的飯后談資。
相傳阮籍時常毫無目的地獨自出行,駕著牛車的同時一定裝載著滿車的美酒。一路飲酒一路行走在途中,那個年代他就是市井里別樣的一道風景線。可是每當天色漸晚,自己又喝的迷迷糊糊找不到回家的路時。他便會扔掉韁繩,不顧左右地放聲大哭。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慢慢酒史長河中,辛棄疾沒有被賜與酒王的封號甚是為他惋惜流涕。因為關于他的詩詞中,幾乎都圍繞“酒”、“醉”、“壺”、“杯”、“盞”、“飲”、“斟”等相關字眼。
關于他醉后的趣事還真不少,話說他在松樹旁邊喝酒野炊,可能是喝大了,瞅見這旁邊的松樹像是一個人,以為這像人的松樹要來扶他,這傲嬌的辛棄疾哪能覺得自己醉了呢,竟不覺地用手推開松樹。
陶淵明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將陶淵明譽為不折不扣的酒徒,他一定實至名歸,在他的意識中,沒有酒的生活大概一定不能稱之為人生,所以不管家境有多貧寒,穿的有多破爛,有了酒,這些身外之物都是浮云。
陶淵明如此嗜酒親戚也看著不忍,據說有個親戚邀請他去吃酒,結果他一杯未完另一杯就已端起。從天明喝到了傍晚,酒桌上的酒都被他一人一飲而盡,最后喝得臥倒在地了,嘴里的酒也一直沒有斷過。此等舉措,陶大詩人怕是讓人不敢再叫他去酒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