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家喻戶曉,甚至在國人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茅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曾經聽過幾個關于茅臺有趣的段子,有人說什么禮都不收的清官,都抵不過一口二十年老茅臺的誘惑。還有人說房價漲得再瘋,買房還是不如買茅臺。
茅臺的股價有多迅猛,從2001年上市75億的估值,到去年茅臺市值突破過萬億市值!
飛天茅臺股價果然“飛天”。
說到茅臺不得不說這么一個人,是他一次次將茅臺從死亡的邊緣拉回,是他一次次把茅臺推向頂端,他將自己生命中的50多年全部奉獻給了這一瓶酒。
他就是季克良,被人們尊敬的成為“茅臺之魂”和“當代酒仙”。
如果沒有他,就沒有8000億市值
季克良這個人可不僅僅只會釀酒,也不只是會管理一個酒廠,他骨子里一直有一股成功企業家的魄力。
1998年,茅臺剛剛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風暴,面臨的是一個新的挑戰,不少企業都紛紛走上股權之路。當所有人停滯不前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邁入新世紀時,季克良站了出來。
季克良下定決心,將茅臺的工廠制改為公司制,并且再轉化為股份制,并且在市場上到處尋找企業融資。
終于,1999年茅臺酒廠成功改制,聯合和8家企業轉變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從工廠走向股份公司,季克良帶領茅臺的這一次改制讓茅臺有了上市的可能,成為了21世紀新時代的產物。
1999年才改為股份公司制,茅臺2001年就上市了,是不是速度有點過快?其實最初那一批上市公司名單中貴州茅臺并沒有出現,而是有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突然要變更負責人,導致無法上市。
這個時候,季克良感覺茅臺的命運將會從這個機會開始改變,他開始一路親力親為進行公開路演,為了符合上市標準他主動辭去了茅臺董事長的職位,終于爭取到了這個機會,茅臺替換那一家公司上市。
2001年8月,茅臺以75億的市值成功在上海上市,上市之后一路高歌猛進,到如今超過萬億市值,這一切都離不開季克良當時迎接挑戰的那一股魄力。
50多年青春奉獻給了茅臺
季克良畢業于無錫輕工大學,畢業之后就被分配到了茅臺酒廠工作。雖說是分配給高材生的工作,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份工作其實并不盡如人意。
1964年,那時候的茅臺酒廠還位于貴州的大山深處,連年虧損,不少人經受不住壓力在季克良來之前就已經離開。
一年產量只有200多噸,不賺錢就算了每年茅臺酒廠還得虧損出去幾十萬,季克良的前途并沒有多么的光明。
盡管這樣,季克良還是靜下心來,專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了。直到首次走進茅臺酒廠,他品嘗了一口茅臺酒,醇厚的口感和久久不散的酒香季克良一下子對這份工作充滿了激情。
季克良開始努力學習,每天在車間跟著釀酒工人一起干活,從投料到發酵,每一個環節他都去親自參與和學習,在生產車間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直到自己掌握最純正的茅臺酒的釀酒工藝。
現在市面上賣的白酒除了是白酒以外,還有細分類,比如醬香型、清香型、窖底型等等,其實這樣一個概念,源自季克良。
1965年,季克良在茅臺廠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他把學習到的釀酒工藝寫成了一篇論文,名為《我們是如何勾兌酒的》,這一篇論文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人們對于白酒的生產勾兌國產有著很大的好奇心。
季克良在論文中分析了茅臺酒不同的勾兌方式制造出不一樣口感的酒原理,白酒有“香型”的區分從此在行業內傳開。
季克良背后的付出少有人知,為了研究白酒的勾兌原理和不同香型,原本不喝酒的季克良從進入茅臺廠到現在50多年間,前后喝了不下兩噸白酒。
茅臺危難之時,他挺身而出
在1977年以前,茅臺酒廠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季克良剛進廠的時候一瓶茅臺酒市場價才3塊6元,年產量只有200多噸。
論文得到人們認可的季克良從生產車間被調上了生產科副科長一職,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高產能,對舊技術進行改造升級。
擴大生產廠房,把廠房重新布局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間,并且還硬性規定了生產部門的工作標準和質量標準,要求在擴大產量的同時保證質量不變。
當然,機會也很重要,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參觀茅臺酒的生產廠房,對茅臺酒也是贊不絕口,并且定下目標,未來一定要完成一年一萬噸的產能。
于是,“茅臺外交”出現了,國外領導人來到中國,總會讓他們品嘗茅臺酒,茅臺一下子火熱了起來,訂單增多,產能自然也就跟了上了。1978年,茅臺終于實現了盈利。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整個酒業市場都不是特別景氣,再加上山西假酒案讓人們開始對白酒有所顧忌,茅臺酒的銷量一路下滑。
那一年,季克良已經60歲了,他身兼茅臺董事長、總工程師、黨委書記一堆頭銜,再一次站了出來。
季克良發現,一直以來茅臺都被人們冠以“國酒”的名號,都是買家來找茅臺,茅臺從未找過買家,但是時代不一樣了,茅臺也需要放下身段去研究市場,做營銷。
于是,季克良親自組織了一直營銷團隊,在各個城市的商場和茅臺酒專柜進行站臺宣傳,一向價格雷打不動的茅臺竟然也出現了促銷活動。
季克良的一番營銷活動后,茅臺成功走出市場不景氣的陰霾,實現全年營收8.16億的新突破。
卸任董事長,留下匠心精神
如今的茅臺儼然成為了人們眼中的高檔產品,其實本身一瓶“飛天茅臺”的定價在一千多還是有不少用戶能夠接受。
可是隨著市場環境混亂,經銷商炒價的現象,想買一瓶真正的“飛天茅臺”價格要比官方定價高出不少,甚至供不應求。
季克良當然知道這一現象,無數次公開發聲說茅臺要做的不是“國酒”而是“民酒”,甚至退休后也沒有閑著,用自己對于酒的理解釀造出一款定價99元的“人民小酒”。
季克良對于品質的追求也從未發生改變,因為茅臺酒的生產周期比較長,從蒸煮到發酵再通過酒庫存放,一瓶茅臺酒出廠要耗時5年。
正因為這樣,茅臺酒的產量很難繼續加大,有人提出省略其中幾個步驟時,季克良堅決不同意,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關,就算量上不去也一定要保證質。
正是因為季克良這樣匠心精神,茅臺酒才一直被人們贊譽其經久不衰的口感。
就在最近,貴州省國資委發布任免通知,季克良卸任貴州茅臺名譽董事長和技術顧問等職位,這個一路帶領茅臺從貴州小廠走向8000億酒王國的“酒仙”終于不用再繼續操心。
堅守50多年,只為做一瓶好酒,即使有再多的酒企高薪挖人季克良從未動心。雖已年過80,但他依舊希望為茅臺盡其所能。
一代“酒仙”退居山林,但是他一生只釀一瓶酒,從意氣風發到皓首蒼顏的堅韌精神,將伴隨著茅臺酒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