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孕育了多樣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文化產品。比如白酒,中國是白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酒的釀造,在中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與世界其他酒種相比具有獨特的東方風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無論是國家領導人宴請外賓,還是我們的日常飯局,都可以看到白酒的身影。
當下,隨著釀酒技術日趨成熟,市面上的酒的種類日益豐富,酒吧、KTV幾乎成為酒類產品消費最多的地方,但是縱觀這些地方,到處都擺滿琳瑯滿目的洋酒、啤酒、紅酒等等,逐漸找不到白酒的身影,原因是當代年輕人不再接受白酒,更喜歡選擇一些洋酒、啤酒或是紅酒飲用,白酒在他們眼中就是又土又低級。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在90后的消費者中,64%的人更習慣喝啤酒,15%的人習慣喝白酒。在80后的消費者中,65%的消費者習慣啤酒,24%的人習慣白酒。年輕的“90后”們,不愛喝白酒了,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受。于是白酒行業內一直有一種恐懼,當喜愛白酒的中老年人故去,白酒或將跌落“神壇”,消亡在年輕人的餐桌上。
于是,為了搶占市場,籠絡年輕人的味蕾,一些傳統酒企們開始調動雄厚的資源,瞄準年輕人,紛紛為白酒“年輕化”按下了加速鍵,比如在酒的品牌名稱上選擇年輕人更喜歡的一些比較直白的內容,或者是品牌宣傳口號引用一些網絡用語,打造年輕人更喜歡的低度酒,甚至還跨界打劫,開發了像酒味的冰激凌,酒味的咖啡,酒味的炒酸奶等一系列產品,雖然營銷方式比較新穎,但是要論持久度還是要打個問號。
自古以來,白酒就是富有文化底蘊的飲品,它的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中年人,因為白酒它獨特的口感,是需要有比較有閱歷的人去慢慢品。不是有句話說“年少不知酒滋味,喝懂已是滄桑人。”年輕時不愛喝白酒,一嘗白酒便覺得辛辣,忍受不了,但當你能夠品味它,讀懂它的時候,你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懵懂少年了,合適的年齡,就要消費適合的產品。
就像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口味的變化一樣,嬰兒時期只喝母乳,一兩歲喝糖水,三四歲喝米湯,到了七八歲才開始接受酸,最早喜歡喝點兒橘子汁兒、葡萄汁兒,一旦到了十三、四歲開始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開始叛逆,掙扎著想要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尋求刺激,這時候非常偏愛可樂、雪碧這些碳酸飲料,到上了大學,談幾段小戀愛,再失戀幾次,痛哭流涕幾次,就開始喝比可樂更重口味的啤酒。等到大學畢業走上社會,開始面對人性復雜和世態炎涼,這時他們開始看破紅塵,就要喝點茶、咖啡、紅酒等,等到30來歲成家立業,上有雙親下有兒女,事業上經歷了沉浮,肩膀上有了責任,生活也開始追求品質,漸漸地就會喜歡上口味更重的白酒,也懂得細心品味白酒豐富的味道。所以說,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世事如何變化,中國白酒一定會有人喝,當下的年輕人是不喜歡喝白酒,但是他能保證自己一輩子18歲嗎?人是一天一天會變老的,到了這個年齡,他自然會喝。
中國白酒,是促進人們交流的催化劑,是打開人們心扉的上帝之手,是高品質生活的一種代表,象征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不管年輕人喝不喝白酒,作為酒企都應該把握住自己的方向盤,不忘初心,恪守傳統,為消費者釀制更高品質,更健康的酒,而不是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