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熟化是指將葡萄酒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時間,從而使葡萄酒生成特殊風味、達到顏色和生物穩定。盡管現在最經常用的熟化方法,是將葡萄酒放置在橡木桶或不銹鋼罐中,并在恒溫的酒窖中儲存若干時間,但人們對于新奇熟化方式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有記錄證明,葡萄酒的熟化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出現。生活在公元前130年的希臘醫生蓋倫,寫下了當時的葡萄酒熟化潮流:
“熟化”過的葡萄酒,并不一定是經歷時間沉積的酒,也可以是通過特殊方法而具備“熟化特征”的葡萄酒。這些特殊“熟化”方法運用非常普遍,例如對葡萄酒進行加熱或煙熏。當中煙熏法是如今葡萄酒的時尚,盡管我已經多次警告他們,相比于正常熟化,這種葡萄酒并不健康……
公元前2—1世紀的兩間葡萄酒煙熏室:這些紅色的磚被用來搭建一個平臺,下面架空的位置就可以用來燒火產生
熟化發展到如今,各式各樣的方法“出其不意”。不僅有仍然傳承的古老技藝,也有很多酒莊為了探索更多酒款的變化,冥思苦想出聞所未聞的方法。這里面有很多聽起來就厲害skr人的熟化方式……
海底熟化
一批原本要運送到俄羅斯皇室的凱歌香檳,在1840年隨船沉入海底,終于在熟睡100多年之后被發現,世人驚訝其活力仍存的新鮮感,也由此引起一場海與熟化的探尋浪潮。
就在這批香檳打撈后不久,很多酒莊、公司都開始著手建立了“海底酒窖”,Bajoelagua Factory公司和西班牙的Plentzia鎮簽訂了協議,其中就包括建立一個海底熟化實驗室。該實驗室位于比斯開(Plentzia)灣20米深的水下,并配有監測溫度、水流運動的儀器。而且不只是葡萄酒,啤酒、烈酒等也是他們實驗的對象。如今,該實驗室熟化的紅、白葡萄酒已經達到商業化水平。
圖片來源:reefs
不過也有酒莊,比如意大利的Bisson Winery,早早就開始研究海底熟化的奇妙。Bisson Winery將位于塞斯特里萊萬泰的沉默灣(Bay of Silence)作為自家起泡酒的熟化基地,恒溫15℃、半光、60米深帶來的壓力等一系列因素,都讓這里成為完美又獨特的熟化環境。而且,他們從2009年5月正式啟動以來,已經有6500瓶起泡酒在海底成熟。
The Bisson 的熟化酒款“Abissi”
目前,全世界采用海底熟化的酒莊越來越多,主要分布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克羅地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等。海底熟化的葡萄酒都會在瓶身上留下海洋生物附著的特殊痕跡,這些特殊“酒標”都會為酒莊賺取噱頭、增加商業價值。
同時海水折射造成的光線弱,和陸地相比近乎無氧的水域環境,由于水深造成的壓強,以水為介質形成的穩定溫度……也確實是海底熟化的優勢。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因為海水壓強掌控不準造成的瓶塞彈出現象,也不是沒有。所以說,這是一條仍需我們探索的道路。
“吃土”式熟化
在法國西南部的朗德(Landes)地區,這里的熟化方式特別的接地氣,像極了中國的“女兒紅”。酒莊會直接就把橡木桶埋在沙灘里。這個熟化方式已經延續了幾個世紀,根據傳統,他們會在圖爾桑(Tursan)產區的梅桑熱市(Messanges),挖出一個周長十余米、深2~3米的大坑。而且這個坑的選址特別有講究,現在都是法國國家森林局(Office national des forêts)經過反復調研才確定的,就為了確保溫度維持在15℃,并且濕度合適。
圖片來源:知乎
“日光浴”熟化
別的酒都怕光照,但法國魯西榮產區的天然甜酒卻打開了度假模式,整天就是在室外曬太陽。特別是莫利(Maury)和巴紐爾斯(Banyuls)天然甜酒,生怕曬得不均勻,特意用短頸大腹玻璃瓶(bonbonnes或稱demijohn)來裝,誓要曬得360度無死角。其實,這是名叫氧化法的熟化方法,用來裝酒的容器不會完全裝滿,然后通過溫度來促進酒體的自由氧化。這種加速氧化的作用,可以賦予酒款類似馬德拉酒一樣的特性,具備干果、橘皮、蘑菇、皮革、焦糖等香氣。而這種風格的葡萄酒,通常會有Rancio(意指葡萄酒氧化產生的“哈喇味”)的標簽。
圖片來源:dessertwines
“對酒彈琴”式熟化
的確,葡萄酒屆也流行“對牛彈琴”,南非酒莊Paradiso di Frassina會在葡萄園里放莫扎特,另一家位于斯泰倫博斯的DeMorgenzon會播放巴洛克音樂,而拉菲酒莊幾乎每年都會在它的環形酒窖里舉辦古典音樂會……
拉菲酒窖內舉辦的音樂會
宇宙式熟化
你聽說過把宇宙能量“轉移”給葡萄酒的嗎?在北京房山葡萄酒產區的丹世紅酒莊,其酒窖內放置了一塊大型隕石,并且酒窖的墻壁也是由隕石磨成的細粉刷涂。他們認為,蘊含在隕石中的力量,可以為葡萄酒創造一個具有特殊磁場的熟化環境。
不過這還不算什么,國外有個釀酒師,直接就把隕石添加進了葡萄酒。伊恩(Ian Hutcheon)是一個釀酒師兼天文學家,他在智利的Cachapoal Valley釀造了一款擁有銀河的葡萄酒。這款酒在釀制時加入了獨特配料——一顆6000年前墜落地球的隕石,這顆隕石形成于45億年之前火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帶來“外星球”的味道。如果你想一品佳釀,只能去他在智利的天文臺Centro Astronomico Tagua Tagua購買了。
圖片來源:Newlaunches.com
真·宇宙熟化
相比于前文講到的宇宙物質熏陶,這才是真正的宇宙熟化。一次美、法兩國的太空任務,促成了葡萄酒升空的壯舉。在這次太空探索開始前,宇航員可以自行選擇攜帶在太空中的食物,所以當美國宇航員都在討論是否攜帶可口可樂的時候,法國宇航員Patrick Baudry毫不猶豫就選擇了葡萄酒!最終,在共同朋友的聯系下,Baudry跟靚茨伯酒莊(Chateau Lynch-Bages)取得了想法的共鳴,375ml裝的Chateau Lynch-Bages 1975年份被列入Baudry的個人物品名單。隨著1985年美國NASA的“STS-51-G發現號”發射,并在2015年返回,這瓶酒已經在太空里停留長達30年!
圖片來源:decanter
不過,能夠一睹銀河風景的葡萄酒可不止這一款。2005年5月31日下午兩點,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宇航發射中心,隨著FOTON M2號成功發射,一瓶2000年份的西施嘉雅也踏入了太空。因為750ml的發射費用實在太貴,莊主Marquis Niccolò Incisa della Rocchetta就特意設計了容量為300ml的小瓶裝,如今這瓶酒就陳列在酒莊里,被莊主永久收藏。
圖片來源:sina
科技熟化?
除了搭火箭去太空,關于葡萄酒熟化,陸地上的科技運用也沒落下。據外媒報道,發明家Casey Jones為了能提早品嘗到熟化10年的酒款,特意研制出一款儀器,通過超聲波技術對酒款進行振動,讓酒體中的酒精分子相互碰撞,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讓酒款具有熟化10年的風味效果。Emmmm……怎么總有種電視廣告的節奏?
而國內的研究人員也不落后,很多高校都在研究利用超高壓來加速干紅葡萄酒的熟化,甚至已經有人取得了專利。這種方法通常是將葡萄酒置于超高壓環境中,一般50~200Mpa不等(相當于500~2000個大氣壓),這主要取決于具體實驗方法。根據C(恒量)=PV/T的公式,在保持溫度“恒定”(小范圍內波動對于如此強的高壓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對葡萄酒施壓,就會使葡萄酒的體積變小,從而讓酒體內的酯類物質發生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高壓“壓迫”,就能加速葡萄酒的熟化。
筆者認為,這種科技方法恐怕不會有哪個酒莊愿意采用,只能是實驗室里研究人員不斷探尋的方法了。除了高額的成本以外,歲月的緩慢打磨,想必也是葡萄酒重要的魅力之一吧。
除了這些,還有種別樣復雜的熟化方法——換個桶熟化。為了獲得更多的風味物質,很多酒莊模仿雪莉酒桶里熟化波本威士忌的思路,開辟了新的跨界合作。比如,在葡萄酒橡木桶中熟化的啤酒,國內瀘州老窖推出的橡木桶熟化白酒等等。果真是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酒莊做不到,很好奇,他們接下來又會整出什么新的花樣呢?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