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茅臺的市值一路“飛天”,超過幾大國有銀行、三大運營商、很多地產、科技巨頭,更別說一些生產制造業的公司了,對此很多人疑惑不解甚至難以接受。
茅臺
為什么茅臺的市值能這么高?為什么茅臺一個消費品能超過其他行業頭部公司?
茅臺之所以市值超兩萬億,是因為茅臺的股價高,而茅臺的股價又是源自股民們對他的信心和看好,信心來源則和茅臺多年來的定位和發展息息相關。
“中國白酒第一貴”的身價讓茅臺穩坐白酒老大的位置,成為硬通貨。
幾十年來,茅臺酒在諸多官方場合頻頻出現,被用作國事酒、外交酒、慶功酒等,為茅臺贏得了“國酒”之尊的地位,而且在2018年之前,茅臺一直以“國酒茅臺”的稱號亮相,國酒茅臺深入人心,雖然長達17年的“國酒茅臺”商標申請最終申請撤銷,卻早已占據國人心智中“國酒”位置。而中國特殊的交際往來的氛圍,茅臺在其本身的功能性消費之外,擔當起了更為重要的角色。購買高價酒往往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在公共場合拿出中國最貴的酒、正品的飛天茅臺,無形之中彰顯了請客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對賓客的重視程度,尤其在較高規格的商務宴請,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茅臺
12987的釀造工藝在消費者心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茅臺之所以常年位居高位,和它的高品質分不開,它那傳奇的“12987”釀造工藝在其忠實的飲用者心中無疑是最復雜、最優越的釀酒方式,加之“異地茅臺”失敗的故事,更是坐實了茅臺工藝的獨特性。在茅粉心中這是其他白酒品牌所不能比的。
優質茅臺酒長期的稀缺性創造了供不應求的市場。
“12987”釀造工藝的復雜性,決定了每一瓶茅臺酒的生產周期是5年,并且產量有限。根據網上公開數據顯示:2012~2019年,茅臺基酒產量分別為3.36萬噸、3.86萬噸、3.87萬噸、3.22萬噸、3.9萬噸、4.28萬噸、4.97萬噸、4.99萬噸,每年成品酒的產量基本上可以預測出來。
說到飛天茅臺價格太高的問題,我們可以討論,也可以批判,甚至可以抵制不購買,但對于茅臺的市值,并不能單單從酒本身的價格來看,要從資本市場金融的角度出發,看看茅臺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讓股東獲得良好的收益。
茅臺
從資本市場來看,茅臺每年的數據相當漂亮,是績優股中的龍頭股。
從茅臺歷年數據來看,總資產報酬率是呈逐年遞增狀態的,2017、2018年增幅明顯加快,而且2018年比2014年翻了一倍,成本利潤率也非常高;近9年來,貴州茅臺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在33.97%,最低值為2016年的24.44%,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值14.37%;其毛利率水平在90%,凈利率也在50%左右,明顯領先于行業水平。而這,正是萬千股民們想要獲得的收益。
茅臺
至于大眾對茅臺的討論,甚至說茅臺酒價格高、股票市值高對社會有啥影響,反映了什么社會狀況,個人覺得有點上綱上線,茅臺的價格、股價及市值等前幾年和現在是有很大變化,但說句扎心的實話,和大多數人關系并不大,因為不管是現在2500+還是以前1000多,大多數人都不會消費。
茅臺本身的定位,就是高端。不論飛天茅臺酒,還是一飛沖天的茅臺股票,其實它的受眾一直是小部分群體,哪怕飛天茅臺1499元正常的零售價格,也是高端酒的范疇,只有一些高級的商務宴請、重要的場合才會飲用,受眾大多是中產及以上收入的群體,如今它的價格高達2500+,消費群體更加精準,消費場景也更加聚焦,喝茅臺人是否變少不好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之前不喝茅臺的人、場景依舊不喝,實質的影響并不大。這一點沒必要杠,社會的資源本來就不是平均分配的,清華北大不是人人都可以上,湯臣一品的房子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住,發達國家法國也沒有人手背一個LV。
茅臺的股票也是同理。之前一股幾百元,一手是近10萬,現在一股1700元,一手是小20萬,購買茅臺股票的股民本就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更何況近年來社會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民收入也大幅增長,原來囤著茅臺的股民或者有能力囤茅臺的人群收入普遍是增加的,因而他們再入股茅臺,也是情理之中的,隨之自然會影響到茅臺股價升高、市值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股民也并非大眾群體,手里資金十幾萬及以上的應該算是少數,所以茅臺股票價高價低,受影響的是那一小撮人。
普通消費對茅臺,看個熱鬧就得了。哪怕茅臺割韭菜,也是割的比較有錢的人。
(作者張燕,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