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俗稱酒精。所謂酒,是一種以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含糖的物質為原料,經過發酵而制成,含不同酒精成分并帶有刺激性的飲料。
一般來說,白酒含酒精50%~70%。適量飲白酒,有振奮精神、增進食欲、舒筋活血、祛濕御寒等作用。低度的酒對身體有益處,可以解除緊張的情緒,增加良性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攝取低脂肪營養。
黃酒有“國酒”之稱,已有5000多年歷史,是我國特有的、最古老的酒種。它屬于低酒精度的釀造酒,含酒精量為15%~20%,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由于黃酒是以大米和黍米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的糖化、發酵,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質被酶分解成為低分子的糖類,幾乎全部保留了發酵時產生的糖分、氨基酸、維生素和有機酸等有益成分,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人們把黃酒列為營養飲料酒。
果酒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以葡萄酒為例,葡萄酒除含有維生素B1、B2、C、糖分和十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抗惡性貧血的維生素B12,一般每升含15微克左右,能直接被人體吸收。葡萄酒有開胃、健身的作用,適量飲用可以滋補人體、助消化、利尿和防治心血管病。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認識到葡萄酒有滋補、強身的作用,并有“葡萄益氣調中、耐饑強志”和“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等記述。在適量飲用的條件下還能防止各種疾病、增強人體健康。
啤酒是營養性飲料,可生津解渴、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食欲、健胃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能防治神經炎、腳氣病、口角炎、舌炎、皮膚炎,并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促進紅細胞增長、阻止肝細胞脂肪化以及對肺、淋巴等部位結核有治療作用等,因此啤酒是一種優良的飲料。
藥酒中的各種補酒,由于分別含有人參、鹿茸、枸杞、當歸、蛤蚧等補藥,對人體的補益作用就更大了。藥酒不但能治療內科、婦科疾病,而且治療外科疾病也獨具效果。歷代醫家用藥酒治病的案例很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就有兩個用藥酒治療內科、婦科疾病的病案。其中一個是濟北王患病,召請淳于意診治,淳于意把完脈后說:“你患的是‘風蹶胸滿’病”,于是配制了藥酒給他服用,病就痊愈了。
清人郎廷極在《勝飲編》中描繪了健康飲酒的時間、地點以及注意事項。
良時有:元旦、燈節、踏青、社日、送春、喜雨、巧夕、中秋、登高、守歲、雪夜等。
飲地有:花下、竹林、高閣、畫舫、幽館、荷亭、曲澗等。
千百年來,人們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酒含有很多營養成分,但也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因此,飲酒要適量、得法,必要時要忌酒,使它對人體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適量飲酒
喝酒適度應該是看個人的感覺,健談而動作略微笨拙時便是最佳狀態,應適時而止。適量飲酒不僅有益健康,還能有效預防成年型疾病的發生,而且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延年益壽、治療疾病的良藥。
一般而言,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每小時肝臟最多氧化15毫升純乙醇。適度的定義是女性每天不超過一杯,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以此計算,每日飲60°白酒不超過25毫升,果酒、黃酒不超過50毫升,啤酒不超過300毫升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