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農歷十月初十。黃歷上說,諸事不宜。
但是,貴州茅臺鎮上,大多數酒廠都在這一天,開始了醬香型白酒釀造的重要工藝——耖[chào]沙。
重陽下沙,一個月后耖沙。耖沙生產,年復一年。為什么對一個常規的生產環節,這么重視呢?
造醬酒,先耖沙。耖沙在醬香酒釀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耖沙究竟重要在哪里呢?
1.耖[chào]沙概念:你所理解的很可能是錯的!
你可能聽說過重陽下沙:從重陽節前后開始,茅臺鎮醬香酒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投料生產。
你可能也知道耖沙。但你明白耖沙究竟是怎么回事嗎?
耖沙就是在重陽下沙一個月后,從酒窖里取出下沙時發酵過的酒醅,和另一半新高粱混合在一起,再次蒸煮、再次攤涼,再次加入適量的大曲,再次堆積發酵,再次入池封窖發酵。
這個醬香酒第二次投料的過程,俗稱耖沙。
另一半新高粱,習慣上被稱著生沙。因為這些新高粱只是按一定比例磨碎,還沒有加沸水翻拌,相對已經潤糧、蒸熟后的高粱,被稱為生沙。反之則是熟沙。
是不是被繞糊涂了?
你就是到了現場,單從工作的場景、高粱的顏色來看,估計你也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下沙,什么是耖沙。二者工藝雖大同小異,但剛入行的新人,往往也是傻傻分不清。
下沙、耖沙是釀酒工人最叫苦的工藝環節。釀酒工人們要付出將近一個月的重體力勞動,他們每天凌晨起床,早出晚歸,每天累得大汗淋漓。
(圖 | 耖沙生產現場)
2.耖[chào]沙現場:看一看,聞一聞,聽一聽。
眾所周知,一杯醬香酒有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耖沙便是其中之一。
這里面的講究,主要體現上釀酒工人對水分、溫度等等的把握上。
在生產車間,工人不時從堆積的發酵糟里面,抓一把酒糟,看一看,聞一聞,聽一聽,再放回去。
原來,他們通過握緊揉搓酒糟,放在耳邊聽,如拳內『嘰嘰』聲明顯,且放開手掌后發酵糟成一團塊,說明耖沙的水分偏重;如果放在耳邊聽不到『嘰嘰』聲,松開手掌后發酵糟馬上松散開,說明水分可能偏輕。
你可能又說了,現在要測個水分還不容易嗎?問題是,你測了水分,甚至明確一個既定的水分值,怎么與耖沙時的環境、氣溫匹配呢?
耖沙水分含量的掌握,直接影響酒的生產質量,影響窖內酒醅發酵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對酒師水平高低的考驗。
(圖 車間耖沙生產現場)
3.耖[chào]沙生產:酒廠為什么請來了專家?
那些看起來當然的工藝,比如『12987』,在不同的酒廠其實有不同的操作。
耖沙的水分、溫度等細節上一旦出現問題,對整個生產將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操作上的一點點不同,最終導致酒的質量也會千差萬別。甚至差之毫厘,失之‘垃圾’!
這就是為什么把大師們請到廠里指導,為什么這么重視耖沙的原因所在。
耖沙抓得好,一般的酒廠做不到!但是,要尊重規律,不要在耖沙的時候就想著一輪次產多少酒,七個輪次的產量是有規律的。
『下沙、耖沙,不是窖、不是糧將就人,而是人去將就窖、』丁德杭說。
『
說得粗暴一點,一家不重視耖沙生產的酒廠,就不可能是一家恪守傳統、堅持品質的酒廠!
工藝的事太復雜,不是一是半會兒可以學會的。我輩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耖沙之后,醬香酒的兩次投料完成了。那么,新酒什么時候才能釀出來、喝到嘴里呢?
然而,耖沙其實是不取酒的。為什么呢?這就跟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一個道理。辛辛苦苦妊娠10個月,無論在身體上、精神上、物質上、經濟及時間等各方面,所付出的代價都是很大的。只有不著急、不功利、不教條,才能瓜熟蒂落的那天。
耖沙的主要目的是淀粉糊化、堆積發酵。前兩次不取酒,為的是養精蓄銳,讓后面的七次酒質量能夠更好!
這就是為什么醬香酒有九次蒸煮,但卻只有七次取酒的原因。
耖沙期間蒸餾的酒,名叫生沙酒。這種酒味道不咋滴,但金貴,產量只有三四斤,有特殊用途。
4.[chào]沙寫法:不是糙沙、不是造沙,而是耖沙!
『耖沙』,一般寫著『糙沙』,也有寫著『造沙』的。
這種寫法,都沒得從字形、字意上體現出『耖沙』信、達、雅的意蘊來。
網友們認為:糙的意思,是米脫殼而未舂的狀態,或不細致、不光滑,如粗糙。『糙沙』,反而把人繞暈了。『造沙』就更不用說了。
可見,『耖沙』的字面意思和語境,精準無誤地傳遞了『將高粱(沙)翻攪均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