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有諸如茶葉、水稻等農作物產區分布在各地。可是我們對于“產區”的概念基本還只停留在“產地”的定義上。
目前很少有系統全面的產區制度,現有的“產區”要么是地方層面自己定義的,由當地相關部門或協會自己整一個:比如醬香酒產區。
要么是國家層面的:也就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種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只是一個一個具體的產品,嚴格來說沒有真正上升到系統全面的產區概念。
比如:酒類:口子窖、茅臺、古井貢酒、國窖·1573、紹興酒、迎駕貢酒;茶葉:鳳凰單叢、嶺頭單叢茶、六安瓜片茶、黃山貢菊、安溪鐵觀音、都勻毛尖、霍山黃芽茶、福鼎白茶。
目前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很多產區的要素,諸如:地域范圍、種植(養殖)、加工工藝等等,但是這樣都只是零散的。
產區概念除了定義地域范圍、種養殖、加工等對產品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需要全國一盤棋,我們需要鼓勵先進,但更需要保護低洼地帶。在產區定制上,由下而上,由當地各行業協會根據相關法規編寫定制,國家相關部門統一審核管理。有嚴格的產區審核制度、準入制度、保護(處罰)制度等等。讓全國各種類別的產區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形成產業帶,相互競爭,相互進步。
下面我們看看目前形成的白酒產區(概念)的劃分:
四大白酒帶(產區)
自古以來,人們擇水而居,人類的文明起源于河流。農耕文明更是與河流息息相關,而植根于農耕文明的白酒更是長在水邊,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水是酒的靈魂,以水域為分界線劃分產區更科學。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不同,我國白酒產業形成了以河流為支撐的四大產區格局:長江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黃河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
兩大產區演變:大約在2000年時提出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的概念。長江名酒帶主要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沱牌等四川和貴州的白酒企業。淮河名酒帶主要包括古井、口子窖、皖酒、洋河、雙溝、今世緣等安徽和江蘇的白酒企業。
到2008年,最后一屆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召開,淮河名酒帶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山東、河南整體被劃分到黃淮名酒帶。
三大產區出現:2012年以來,貴州省全力以赴打造赤水河谷名酒產區:川黔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2017川黔白酒對此達成共識。赤水河谷名酒帶(產區)從長江名酒帶中分離出來。
四大產區形成: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也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所以,白酒的歷史繞不開黃河流域。
在2012年,“黃河名酒帶”的概念也被提出來了,“黃淮名酒帶”就分2家。畢竟黃河流域里有著汾酒、西鳳酒這樣的老牌名酒。最終形成了白酒的四大產區:長江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和黃河名酒帶四大產區。
香型是白酒的一條不歸路
不難看出,四大名酒帶,只有赤水河谷最為集中和聚焦一種香型。所以他們的抱團效果體現得最好。但是目前的打造的醬香酒產區,無非就是市場行為、壟斷行為。你憑啥就搞一個醬香酒核心產區?無論哪種香型白酒都是華夏文明共同的遺產資源,不能因為你做得好了,遺產資源的利益就給你一個人了。
你定義自己是醬酒的核心產區就是壟斷行為。
第一,斷了其他地方醬香型白酒的發展的機會。
第二,川黔地區形成醬酒白酒產業集群,大打醬酒產區牌,打壓其他香型白酒,特別是其他地方的醬香白酒,形成一家獨大的狀況,不利于白酒,特別是醬酒的多元化發展。
如果依照川黔醬香產區的辦法,山西汾陽杏花村再來一個清香白酒核心產區。如果瀘州和宜賓聯手來了一個濃香白酒核心產區。我就想問,我們的白酒還要不要發展?
白酒香型劃分是上世紀5屆全國評酒會的背景下產生,是專業評品的需要。從三大香型到今天受到廣泛認可的12大香型(其中2021年3月9日馥郁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正式頒布,藥香型為地方標準),還有很多香型在出現,說明目前的香型定義白酒早就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每種香型都被一兩家頭部企業一家占有,很多中小白酒企業為了避開大企業的鋒芒不得不自創各種其他香型白酒。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花香型白酒、馥合香型白酒、怡雅型白酒、鳳雅型白酒、青稞香型白酒、蕎香白酒、陶香型白酒、芝蘭香型白酒、沉香型白酒、泉香型......。
大企業占著資源、立標準,小企業只能夾縫求生。白酒香型之路已經越走越窄,越走越難了。消費者本來濃、清、醬都沒有弄明白。搞出那么多的香型,不是迷惑消費者嗎?上榜香型國標,馥郁香型走了16年。而那些并沒有廣泛認可的香型想得到一塊“國”字號的標準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從“香”到“味”的轉變
白酒講究:色、香、味、格。香型只是一種分類方法而已,時代在發展,消費觀念也在發展,香型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白酒的類型需要不斷地融合和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去“香”留“味”的升級越來越受到白酒企業的歡迎,也越來越受消費者接受從口感出發的白酒:綿柔型、淡雅型、凈雅型白酒市場份額不斷增加。
不論是清香還是濃香,都在不斷地進化和演變,都順應了地域、時代的改變和發展,繁榮了全國白酒版圖。
先不說清代晉商把白酒工藝帶向全國,無論是醬香還是濃香,都是師從清香。清香白酒自己也遍布全國,來到北京成就了二鍋頭,來到河南成就了寶豐,來到武漢成就了黃鶴樓。
從四川出發的川派大氣和重口味濃郁型濃香,向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逐漸發展出輕口味的綿柔濃香和淡雅濃香(比如:古井貢、洋河)。
清香和濃香以開放的姿態讓自己走得更遠,做得更大。“醬香核心產區”你就不該好好想想了嗎?
而川黔醬香白酒抱團死守醬香正宗地位,定義醬香核心產區,編制著自己不可復制,不可外移的醬酒傳奇。把醬酒做成了稀有資源,資本逐利不斷加碼醬香酒的熱度。如今香型時代已經被醬香酒推向了頂峰。然而,被資本推向峰頂的醬香白酒,必定是會盛極必衰,最后一地雞毛。
讓我們還是回到白酒產區,而不是香型產區
2000年,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貴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臺酒原產地域范圍的界定申請,同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貴州省技術監督局核準,確定了茅臺鎮7.5平方公里貴州茅臺酒原產地域范圍。
同年8月向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了茅臺酒原產地域保護申請,經審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1年3月29日發布公告,批準對茅臺酒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從這一天開始,茅臺酒成為了中國首個地理標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白酒,而茅臺鎮7.5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圍即成為了官方認定的茅臺酒的核心產區。
2010年5月,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初審推薦,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法受理了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茅臺酒調整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稱及保護范圍的申請,通過了將茅臺酒原產地域范圍擴大到15.3平方公里。
貴州一直所推崇的醬香酒核心產區,只是茅臺酒的原產地域范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只是對一個產品的定義。這個在白酒里面并不稀有,目前有二十多個白酒地理標志產品。
從國家層面上,從來就沒有定義一個醬香酒核心產區。而是貴州和四川,從自己經濟利益的角度強行推出的醬香酒產區,定義醬香酒核心產區。茅臺鎮可以打造自己的茅型醬香核心產區,這個沒有問題,畢竟茅臺鎮作為地理環境的特點是有不可以復制性。但是醬香型白酒的類型和工藝是可以傳播、復制和發展的。你定義了醬香核心產區,就把別人前進的路給堵死了。
茅臺酒定義了醬香工藝,茅臺鎮定義了醬香核心產區,打開所有的醬香白酒的介紹無一不是本地紅纓子高粱,坤沙12987工藝、拉線、酒花。那我真的想問問,你們都一樣都這么正宗,那不是千酒一面么?
品質有高低,風格無高下,我們需要風格更多元的白酒。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王朝只講究基因血統的純正,卻只能加快衰敗。
篇末小知識:
長江名酒帶:以四川為核心,輻射到湖北、江西等地。主要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黃鶴樓等老名酒,以及稻花香、白云邊、枝江、四特等新名酒;
黃河名酒帶:主要包括山西、陜西、內蒙古、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地,主要企業有汾酒、西鳳等老名酒以及河套、互助青稞、仰韶、扳倒井、衡水、牛欄山、紅星等新名酒;
赤水河谷名酒帶:主要集中在貴州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并沿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代表企業有茅臺、郎酒、董酒這三個老名酒,以及習酒、國臺、金沙等新名酒;
淮河名酒帶:蘇魯豫皖交界處的宿遷、淮安、亳州、商丘、蚌埠等地,代表品牌有古井、洋河、雙溝、宋河四家老名酒,以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等新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