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酒的故鄉,是酒人的樂土。所以酒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慶生祭死,宴親饗客、洗塵餞行,都要喝酒,酒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古人喝的大多數酒都是黃酒,黃酒擁有5000年的歷史,在我國的飲品史上備受熱捧。
即使是如今酒界一哥的白酒,也是在元代才出現的,歷史遠不如黃酒。
我們從小到大了解到的文化知識,從先秦時的詩經,到明清小說,很多名場面都有酒的身影。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盤點,我們熟知的歷史上的黃酒名場面。
01 勾踐滅吳
在我們的課文《勾踐滅吳》中,講述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在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中,有這么一項:
其中有一句:“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翻譯是:生男孩,國家獎勵兩壺酒加一條狗;生女孩,獎勵兩壺酒加一頭豬。
把酒作為鼓勵生育子女的獎品,史無前例。經過10年的休養生息,越國人丁興旺,糧庫豐盈,兵強馬壯。
討伐吳國前,越中父老獻美酒干勾踐,公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歷史上稱為“簞醪勞師”。
這里的酒,是黃酒。
02 鴻門宴
“壯士!賜之卮酒。”
在鴻門宴中,張良、樊噲帶劉邦逃出生天,開啟了楚漢爭霸。席上的酒,依舊是黃酒。
03 煮酒論英雄
建安四年,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試探劉備是否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最終被劉備巧言掩瞞過去。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宴上煮的酒,正是黃酒。
04 杯酒釋兵權
北宋建隆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學自己“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于是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
沒錯,還是黃酒。
05 曲水流觴
如果你不是九年義務的漏網之魚,則一定學過《蘭亭集序》。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
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水上漂流的,還是黃酒!
06 水滸傳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喝的是黃酒;三碗不過崗,武松打虎前,喝的是黃酒。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到喝酒的場面,英雄們都是十碗八碗起步。
在120回本中,寫酒的場面就多到112回,可以說一部《水滸傳》,就是一部醇酒浸泡出來的傳奇!
我們如今看到元代以前的古裝劇,如果出現了清澈如水的酒,其實是不夠考據的。
因為直到北宋時期,遼國、金國、西夏等進入中土,才帶來了蒸餾酒。因為他游牧民族世代祖居北國的草原,氣候嚴寒,環境惡劣,需要喝高濃度的蒸餾酒才能保暖。
到了元朝,蒙古族人統治中原后,蒸餾酒才時興起來。此前大多是黃酒、果酒,都是“有色”酒。
在現代人們的印象中,黃酒的“段位”比較低。其實在古代,黃酒是貴族的寵兒,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喝酒均崇尚黃酒。
跟“酒”綁定的文人,數不勝數,如:屈原、李白、陶淵明、王羲之、阮籍、白居易、蘇軾、唐伯虎、曹雪芹,鄭板橋……
黃酒早已不單單是一種飲品,它的文化內涵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毫不夸張地說,黃酒算得上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了。
關于黃酒的故事還有很多,來日方長,范泛慢慢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