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會福的為何寧肯放棄發展也要堅持“真年份”?西會福為何面對同行的責難也沒放棄“真年份”?當大家明白了“年份酒”的價值,也就自然解答了這些問題。
“年份酒”的糧食價值
“年份酒”最基本的一條價值就是她的“糧食價值”,這是“年份酒”受到消費者普遍認可的首個原因。
和“糧食酒”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就是近些年頗為消費者詬病的“酒精酒”。實際上,中國白酒在早年的發展階段是沒有“糧食酒”、“酒精酒”區分的。自古以來的白酒都是“糧食酒”,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受到技術條件限制,古人生產不出酒精,更談不上香精、香料。
而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的糧食供應緊張,為了節約釀酒用糧,開始探索使用“代用原料”來生產白酒,以“薯類、糖蜜、玉米”等為主要原料的“酒精酒”才開始出現。因為勾兌過程中需要添加香精、糖精和水,加上酒精原料,所以被消費者戲稱為“三精一水”式白酒。相較于“糧食酒”,“酒精酒”發酵時間短,產酒效率高,投入成本低,飲用體驗差。“酒精酒”可以說是特殊年代之下的特殊產物。
“酒精酒”作為一種酒品創新,作為低端白酒市場的一種產品補充,其本身無可厚非。但時間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發生了與“酒精酒”相關的幾件大事,卻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白酒行業的整體發展:其一是97年秦池酒廠散酒事件,其二是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其三是99年白酒新工藝風波。受此三大事件影響,消費者對于白酒行業的信任也降到了谷底,行業自身的發展信心也受到較大沖擊。2000年正是筆者剛剛走出校門進入白酒行業之際,當時“白酒已經是夕陽產業”的論調時見報端,三大事件的負面影響余波未熄。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年份酒”登上了行業歷史舞臺,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行業低谷期的激烈市場競爭需要產品創新和突破;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酒精酒”談虎色變的環境里,“年份酒”可以起到至少它是糧食酒的品質背書。
所以,“年份酒”的糧食價值,“年份酒”背后的糧食酒內涵,是“年份酒”的第一重價值所在。
“年份酒”的口感價值
純糧固態發酵工藝所釀造的白酒,其口感自然是“三精一水”勾兌而成的“酒精酒”所無法媲美的,再假以時間的淬煉,則會讓它的口感體驗更上一層樓。這就是“年份酒”的口感價值。
這里不能不涉及到一些白酒釀造知識。
不夸張的說,中國白酒的釀造是世界釀酒行業中一門最獨特的工藝,這種工藝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演化出極其復雜的流程,而“陳化”(或者叫老熟、熟化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步驟。所謂陳化,就是白酒在釀造、蒸餾好之后還需要在特殊的環境下密閉封存,進行陳年熟化。不僅是白酒,舉凡威士忌、白蘭地等等,大多數的酒類工藝流程中都有個陳化的過程,要存放一段時間才可以上市或飲用。
為什么白酒要陳化?因為剛蒸餾出的新酒酒體不夠穩定,刺激性的雜味成分較多,聞香刺鼻,入口暴辣,不宜飲用。與之相比,經過長期儲藏的“年份酒”往往會喝起來更“柔”,聞起來更“香”,口感更為“醇厚”,這就是陳化所帶來的奇妙變化。
“年份酒”的健康價值
自古以來,白酒在中國就承載著多重身份。酒,不單單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交際品,同時更是千年中醫藥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酒與醫藥健康的話題,個人有一則實際的經歷:父親喜歡酒,每天會喝上二兩左右,十年前因病住院做了個不大不小的手術,術后出院的當天,一定讓我去問問主治醫生以后還能不能喝酒。醫生是全國知名的胸外科權威,在紙上給我寫了一個“醫”字,告訴我,酒在古代就是醫和藥的一個部分,只要適量飲用,就完全沒有問題。
所以在古人看來,酒與健康有著天然的聯系,而具體到“年份酒”,則這種健康價值就更加明顯。究其背后的原理:
一是“年份酒”首先是糧食酒,而糧食酒由谷物自然發酵而來,而谷物具有先天的身體友好性,易于為身體所接受和消化、吸收。所以酒行業歷來有“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說法,雖然是一種夸張的表達,但其背后所體現的糧食酒的健康性是行業共識。
二是“年份酒”在長年儲藏過程中,有害物質得到充分的揮發和分解,比如甲醇、甲醛、硫化物等,通過理化檢測對比,隨著年份增加,含量占比逐漸下降。有害物質的大幅減少或徹底消除,使得“年份酒”的飲中體驗和飲后舒適度都大為改善。
三是“年份酒”的酒體更為穩定、友好。白酒陳化的過程就是一個新酒逐漸成熟的過程,就是酒體從沖、烈、爆、雜的不穩定、不友好狀態逐漸趨于穩定和友好的過程。在沒有外力干擾的前提下,任何事物的發展趨勢都是從不平衡走向平衡,酒體也是這樣,在長期儲藏當中,酸、脂、醇等主體物質互相作用,互相轉化,最終達到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這是一種與人體更為相宜的狀態,更具身體友好性。
“年份酒”的時間價值
拋開酒體本身不談,物以稀為貴,高品質的陳年老酒的稀缺性成就了“年份酒”的另一大附加價值——時間價值。
中國的白酒產量到1983年時也只有290.17萬噸,即使到1989年,也不過448.51萬噸。絕大多數白酒已經在當年或隨后幾年被消費掉,真正保存至今的真“年份酒”少之又少。
關于這種時間價值的意義,如果打個比方,就像文物古董,即使在當初是普通之極的一個小物件,但如果能夠歷千百年而傳承至今,則往往價值連城。巨大的價值反差的背后唯一的賦值因素就是“時間”。其實,與文物古董相比,“年份酒”的時間價值還體現在它的鮮活和有生命。那些十年、二十年前留存下來的,仍在陶壇中貯存的年份老酒,其陳化作用每時每刻都還在進行,酒體每天都還在發生變化,其成長、成熟還將經年累月、無止無盡,直到有一天它與酒杯相遇,與你相遇。
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年份酒”作為白酒中的一個高端品類,其本身蘊含著極多的價值點,是一個富礦。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上述價值很多還沒有被充分挖掘。
“年份酒”因其多重價值而成就品質口碑,在本世紀初就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讓越來越多的廠家參與其中,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其青睞。這本應是一件好事,提醒白酒行業的從業者要下更大的力氣打磨產品,豐富內涵。但近些年來“年份酒”市場的發展還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的階段,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年份酒”更多的以概念出現,而其本身的價值內涵則顯得較為空洞。
這就給部分消費者造成一些錯覺:“年份酒”的價格看上去并非物有所值,中國的“年份酒”更多的是一種“商業炒作”。
而現在,到了需要正本清源的時候,到了需要用“真年份”代替“假年份”的時候,消費者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消費升級的持續內生性動力,消費升級的背后絕不應該僅僅是價格升級,而更應該是價值升級,“真年份”將是白酒消費價值升級的重要體現,這就是西會福堅持走“真年份”路線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