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少統計數據上來看,近年來國內威士忌的消費確實呈增長趨勢,每年的增幅也不小。如果單純地將其歸結為威士忌在中國市場已經“火”了,個人認為不妥,威士忌之所以呈現漂亮的增幅,很大程度上還是要歸因于威士忌之前在國內市場的基數小。
威士忌
作為一種舶來品,威士忌是2000年中國加入WTO后開始廣泛進入中國市場,本身基量就不高,而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哪怕是一個市場也可以創造出可觀的利潤,更何況是萬億級的酒水市場,因而威士忌進入中國市場后,在數據上顯現出較大的增幅屬于情理之中。
即便威士忌在中國發展迅速,消費量呈現較不錯的增長,但我們需要清楚的認知,威士忌在中國酒水市場只占據不到2%的份額。簡單看一下和白酒的數據對比,以2019年1-11月的數據來看,威士忌的進口量為1927.97萬升,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698.0萬千升(折65度,商品量),威士忌的進口量不到白酒產量的3%。
進口數據
中國不均衡的消費結構,難以支撐威士忌的消費結構。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收入3萬元人民幣,有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雖然近些年整體實力有所提高,但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這就要求市場的需求必然是多元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
國內龐大的低收入人群必然催生龐大的低端酒水需求,注定酒水行業存在相當大的低端市場,而這也是白酒之所以能成為“國飲”的重要原因之一。白酒的價格帶覆蓋廣,上到千元級別的名優白酒,下到十幾元的二鍋頭,都有眾多消費人群。十幾塊錢的牛二,深得老百姓的喜愛,愣是把牛欄山妥妥地送進百億企業的大門,足以看出“群眾的力量”。
目前國內市場的威士忌大多源自進口,價格普遍較高,一二百元的威士忌僅是入門級。而且威士忌消費分層明顯,高中低不同價格帶威士忌的規模增長趨勢與空間長期呈現出明顯分化的特征,威士忌的消費集中在中高端、高端甚至超高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決定中低端威士忌需求的重要因素,高端及超高端威士忌更是要看財富結構。“高身段”的威士忌要想風靡全國,著實難度很大。
中國的文化底蘊,或可包容威士忌入局卻難被同化。
中華傳統文化主張“和而不同”,有很強的包容性,兼容并蓄。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我們也曾被“外族”入侵,但毫無例外的是,我們不僅沒有被改變,而且在文化力的作用下,占領和統治中原的其他文化也會被我們所同化。酒文化也不例外,最早葡萄酒進入中國時,國人也是極為欣喜,熱衷于體驗國外“高貴”的葡萄酒文化,如今呢,對葡萄酒的看法已然平常,并沒有過多消費。
威士忌
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年輕人及中產階級群體,這些追求個性化、品質化的人群是威士忌潛在的消費者,他們也是中國酒水市場的“新新人群”,而國外酒水品牌尤為擅長教育消費者和個性化營銷。披著國外潮流的外衣的威士忌進入國內,迅速的吸引到這類人群,通過介紹它們的釀造方式、飲用文化等讓很多國人為之傾倒,成為它的擁躉,為它搖旗吶喊。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的消費習慣或許會被一些新的消費主張、方式等影響,但其骨子里的文化屬性卻很難被改變,一代代的傳承中、身邊社會環境下的耳濡目染,都會使其回歸傳統的大眾消費,傳承幾千年的中國酒文化,可不是白熏陶的。身邊90后的朋友,剛畢業的時候說喜歡喝葡萄酒、威士忌等洋酒,不太想喝白酒,工作兩三年后再聚餐,飯局上默認喝白酒。
綜上,威士忌未來或可成為中國酒水市場的重要一極,但要做到風靡中國,道阻且長。
(作者張燕,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