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醬香酒,赤水紫紅泥!紫紅泥,傳播健康酒文化!
唐詩宋詞中有不少是寫酒的,以至于我們常常把大詩人大詞人與酒聯系在一起。而濁酒在唐詩宋詞中俯拾皆是。那么,什么是濁酒呢?濁酒在當時到底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它的精髓又在哪里呢?
濁酒
漢語大詞典解譯“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未濾的酒,較渾濁。但僅僅這樣解釋,就太表面化了。我們知道,古代典籍中,“濁酒”一詞在不同的人物中有著不同的意思,或閑暇,或豪放,或憂傷。如: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陶淵明《時運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灑》)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宋 張孝祥《浣溪沙》)
那么,他們為何偏愛用“濁酒”?我們知道,還有清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李白
“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三國志?魏志?徐邈傳》
可以看出,人們并不是鄙棄“濁酒”,反而把它稱作“賢人”。無怪李白在將進酒中說:“主人何為言少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且濁酒也分為多種,有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五種,稱為“五齊”。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醴齊是滓、液混合,盎齊是白色之酒,緹齊是丹黃色之酒,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
濁酒確實比不上清酒,但并不是說濁酒就是不好的酒,一般人不喝的酒,實際上,民間所飲之酒絕不可能是清酒,濁酒也是奢侈品呢。從秦漢之后,酒多為官營,至北宋更為苛嚴。大抵是因為制酒頗費糧食,在那些首要問題是吃飽肚子的朝代,酒,是絕對不易得的,直到元宋以后,普通人才能時時飲酒,但也是不易。
最初濁酒的典故約應出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對好友山濤勸他出仕說了自己的許多不便,然后說:“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羨慕榮華富貴,只要有簡單的物質享受,能夠和子孫親人安享天倫之樂即可。
由此不難知道,濁酒并非質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質量較差的酒。這種濁酒,便成了物質生活簡單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頗為廣泛。一則可以反映惡境之下的悲壯情懷,二則可以描繪雖為濁酒卻絲毫不減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則還可以體現慨嘆美好不再的憂愁。
悲壯
濁酒在邊塞詞中多添了一份英雄氣概。范仲淹在其著名的《漁家傲》一詞中有“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蕩氣回腸之句,濁酒恰是邊塞軍旅生活條件低劣的寫照。
邊塞詞中濁酒多表現的是悲壯與沉郁。張孝祥的“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則更多的是邊關將士的悲壯!這里的濁酒不單指的是酒本身渾濁,還代表著邊關將士對遠在千里的故鄉的懷念。鎮守邊關,唯有濁酒可以解心中為國征戰的情愫,飲罷迎面而來的風也多了幾分悲壯的色彩。
灑脫
楊慎《臨江仙》“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字一字讀來,感受到的無不是作者樂觀灑脫的情懷。故友相逢,慶賀只需要一杯濁酒。故友知心,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一杯濁酒就足以將所有的世事變幻一起飲下,這便是飲酒之人的灑脫、豪邁。
清歡
蘇軾曾有著名的詞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句為多少文人騷客所傳唱,蓋其一語點破文人心中的一個夢境:遠離官場傾軋,遠離都市喧囂,遠離功名利祿,獨守一份清淡的歡愉。濁酒,其質不高,恰是這樣一種清淡歡愉的象征,故而宋詞中用此意的詞句亦不在少數。
辛棄疾《水調歌頭》詞中有“素琴濁酒喚客,端有古人風”,可見頗有古人風氣是騷人墨客心中的理想,一把素琴一杯濁酒,把酒暢談,把琴述思,多么典雅的情景。
愁情
黃庭堅《點絳唇》“濁酒黃花,畫檐十日無秋燕”句,則是將濁酒和黃花兩個意象排在一起,傳達作者感嘆年華流去的黯然之情。呂本中《西江月》中“一杯濁酒兩篇詩,小檻黃花共醉”作結全詞,將一個作者悲慨時事卻無能為力,唯有一腔愁緒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王千秋“一杯濁酒,萬事世間無不有”初讀似乎是一份樂觀情緒,只要有了濁酒,還有什么沒有擁有呢?其實仔細品來,這份自嘲式的樂觀后面是更深的愁緒,正是因為愁無可解了,所以才發出濁酒醉我、萬物皆有的感嘆。細細讀來,不勝觸動。
酒在國人心中是排解憂愁的良方。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感嘆:“已知清比圣,更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陸游甚至告訴我們,排解不同的憂愁要用不同的酒:“遣悶唯清圣,忘情付黑甜。”清圣當然是清酒,而黑甜便是濁酒的一種了。
自古騷客英雄皆愛酒,寄情于酒。李詩仙借酒令力士脫靴,武松十八碗過崗擒得白虎歸。無論當時他們喝的是什么酒,他們借酒使情感得以宣泄。所以“酒”寓意之深長,唯飲者心知肚明。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