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楊占權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飲品,影響中國人數千年之久,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品。這能帶給人們喜怒哀樂的杯中之物,具體起源于何時至今未知,大量古代文獻對此也眾說紛紜,尚無一致定論。
中國酒史源遠流長,雖具體起源年代不詳,但根據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現了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可以推測出中國釀酒起源不晚于文字問世的殷商時期。我國諸多流傳年代久遠的名酒,如汾酒、景芝酒和西鳳酒,都通過對當地遺跡的考古發掘證實了這一推斷。
酒史第一香,汾水卷滄桑
在汾陽杏花村遺址,考古人員發掘出“小口尖底甕”這一標志性酒器,證實了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生活在汾陽的先民們就用他們的智慧和雙手釀造出了第一甕“汾酒”。二十四史之《北齊書》明文記載,在南北朝時期,汾陽生產出的“汾清”更是被列為宮廷貢酒。
此后,汾酒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從文人墨客到外邦來賓,無不對汾酒清香典雅、甘美純正的風格神韻青睞有加,為之陶醉癡迷、為之吟詠歌賦。
濰水之畔,景芝酒源
上古時代的濰水流域頗得天時地利之便,氣候適宜,水質清冽,土地肥沃,盛產谷物,具有釀酒的優越條件。同時,當時的先民已經掌握了陶制器具的生產技術,能制作釀酒、儲酒、飲酒的器皿。
除了當時已經擁有釀酒的條件而外,濰水流域的先民在遠古時代就開始釀酒這一論斷在考古中被證實。
1957年,考古隊在位于濰河流域上游的景芝鎮南部,發掘出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黑陶高柄酒杯,證實了景芝鎮在遠古時代就開始釀酒,且至少已有五千多年的酒文明史。
“景芝古釀越千年,醉世神工代代傳”。可以說,景芝鎮的歷史是由酒水灌溉而豐茂,沒有酒就沒有現在的景芝鎮。
西鳳宮廷御酒,兩朝慶功祝捷
作為中國四大名酒的西鳳酒,產于鳳酒之鄉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古稱秦酒、柳林酒。其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追溯至商周時期。西鳳酒不僅是中國傳承年代最久的白酒之一,亦是中國目前史料記載中最早有名有姓的酒種。
據鳳翔出土的周公東征方鼎記載,殷商晚期,牧野大戰時周軍伐紂獲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鄉鳳翔出產的“秦酒”犒賞三軍。
同時,史料記載,秦王嬴政二十五年五月,秦軍攻破燕國和趙國,秦王下令“天下大甫”,秦王和文武百官開懷暢飲秦酒,以示慶賀。同年七月秦軍攻破齊國,至此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又以秦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稱帝大典,從此秦酒便成了秦王朝的宮廷御酒。
從“武帝甘美之”到“51度漢醬酒”
茅臺鎮在當今白酒行業的地位無比尊崇,在古時,茅臺鎮一帶也是盛產美酒的地方。與茅臺鎮釀酒相關聯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并且與著名的漢武大帝有關。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35年,西漢使節唐蒙出使南越,第一次喝到枸醬酒,感其味美而追問從何處來,對方回答來自“西北牂柯”(即今茅臺鎮的所在地仁懷市)。為取悅漢武帝,唐蒙到茅臺一帶,精心挑選枸醬酒獻上。漢武帝品嘗后,贊其“甘美之”。
“唐蒙獻酒,武帝甘美之”的典故不僅見證了茅臺鎮上千年的釀酒歷史,還成為51度漢醬酒的文化依托。漢醬酒,顧名思義:漢醬,漢家枸醬,即漢代枸醬酒。可以說正是有了這一段故事,才有今天的51度漢醬酒。
李渡元代燒坊: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之”
在元朝之前,人們喝的都是“發酵酒”,酒度一般10度左右,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含酒精飲料”;我們現在喝的白酒,到元朝才正式出現。元朝時期,第一款蒸餾酒“燒酒”出現,通過蒸餾的方式,其酒度最高可達到40多度,最接近現在的白酒。而“燒酒”自元代始創這一觀點已經被李渡酒業出土的元代燒酒作坊遺址證實。
李渡元代燒酒作坊于2002年6月出土,其內擁有一批元代采用地缸發酵生產蒸餾酒的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爐灶、晾堂、蒸餾設施,是目前中國及至世界范圍內,證明元代蒸餾酒產生、發展并在科技史上取得突破的最好的遺址。
李渡元代燒酒作坊的發掘,不僅把我國生產蒸餾酒的時間推到元代甚至更遠,同時用實物印證了我國古代醫藥學專家李時珍在其專著《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之”。
以蒸餾酒為基,中國露酒格局變
從元朝開始,中國人開始使用蒸餾酒為基酒來配制露酒,解決了以發酵酒為酒基的露酒不能長期保存的缺點,使得中國露酒格局為之一變。中國露酒由此進入全面提升的新階段,滋補酒高度崛起,竹葉青酒就在那時成名。
據史料記載,在明清時期,竹葉青酒以優質高粱燒酒為酒基,加入了多種珍貴藥材,經過一定的配制工藝加工而成,其酒色微綠而透明,藥香綿甜,博得了民眾的高度認可,以至于元朝的消費者常以“仙酒”之類的詞語來稱呼這些滋補露酒。
在我國漫漫五千年文化長河中,眾多釀酒傳說就如衣柜里的華麗美服,絢麗多彩、不勝枚舉,不必在乎哪條最美,哪件最早。對于酒史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只須透過酒文化的窗口來一覽這種古老的遺韻,感受釀酒源頭的時空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