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中國葡萄酒市場步入新的洗牌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2021年,來自智利圣醅羅酒莊的1865葡萄酒出盡了風頭。這個葡萄酒品牌不僅在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國內多個重點城市高調舉辦高爾夫球賽,自己更是借勢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來到了2022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和全球葡萄酒市場又會有哪些趨勢和動向呢?接下來,咱們就用5個關鍵詞來概括和分析一下!
01
關鍵詞:有機酒
有機食品是當今消費的一大熱點,在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心中,有機代表的是更天然、純凈、健康、安全。正因如此,有機葡萄酒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2021年底,法國食品協會(Sopexa)通過對全球8個主要的葡萄酒進、出口國以及1,044名葡萄酒專業人士的調研,發布了一份《葡萄酒貿易調研報告》。
在報告中,45%的受訪者認為,有機葡萄酒將會是銷售增長的領頭羊,但這一趨勢可能不是全球范圍內通用,起碼在亞洲市場不是。
目前在亞洲市場,有機葡萄酒僅占葡萄酒消費的2.75%,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4%。
此外,疫情的肆虐也凸顯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脆弱,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成分和釀造方式愈發重視,同時對自己、社會和地球的關注,這些因素都是有機、生物動力和低干預葡萄酒銷售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02
關鍵詞:小酒館
近兩年,國內的小酒館可謂遍地開花,關于這一點,上海人民最有發言權。
在靜安、黃浦一帶,各式Wine Bar/Bistrot隨處可見,而新店還在此起彼伏地涌現,大有與咖啡館在數量一爭高下的氣勢。在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廣州等地,近兩年也紛紛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將小酒館融入到了都市夜生活中。
小紅書上各種探店點評很熱鬧
在小酒館點酒通常沒有酒單,客人們直接在酒窖、酒柜里看瓶點酒。因此,小酒館的爆發也間接幫助葡萄酒拓展了中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葡萄酒的距離感和儀式感,也滿足了難出國門的愛好者的饞酒之心。
然而,小酒館的的生存前景也并不是一片光明。隨著競爭越演越烈,如何脫穎而出、如何將打卡客人轉化為實際性的消費常客,可能是所有店主都在苦思冥想的問題。
從葡萄酒和美食愛好者角度出發,環境嘈雜、座位局促、餐食和選酒同質化是小酒館“勸退”的最重要原因——也許,這些角度能夠為店主應對競爭提供思路。
03
關鍵詞:高端化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放眼全球,葡萄酒飲用者的交易量都在下降,但交易質量卻在上升。尤其是疫情影響之下,消費者更愿意將本應花在外出和旅行上的預算花到更高質量的家庭食品和飲料上。而高端品牌的葡萄酒,就是這兩大因素的主要受益者。
根據Wine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全球主要消費市場,有39%的消費者正在調高葡萄酒領域的消費,其中荷蘭和瑞士等國市場的葡萄酒消費比例上升至50%以上。
雖然高端葡萄酒品牌發展勢頭良好,但如果它們依舊使用過時的品宣與理念,勢必會影響品牌的進一步發展。
2021年年底,由普羅旺斯高檔葡萄酒生產商Chene Bleu在倫敦林利畫廊組織的一次聚會上,時尚大師兼《金融時報》專欄作家Lucia van der Post稱,高端品牌需要與下一代消費者的價值觀和行動保持一致。
這意味著對于愈發追求健康、環保、綠色的年輕消費群體,高端葡萄酒品牌需要在不影響產品本身質量的情況下,在實踐中盡可能多致力于可持續發展。
04
關鍵詞:輕量化和小瓶裝
根據加州葡萄酒國際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凈重500克、標準的玻璃酒瓶,占了葡萄酒碳足跡的29%。
從務實角度來說,全球供應鏈在原材料成本增加、燃料和運輸成本上升以及零售商不愿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等方面面臨的壓力,將迫使生產商要變得更節省——減輕包裝重量或許是個可行的起點。對于這一點,消費者也是深表認同。
2021年11月,一份由Wine Intelligence發起的消費者研究報告表明,有35%的消費者認為葡萄酒的輕量化包裝才是可持續的。
有鑒于此,近年來不少知名品牌開始涉足小瓶酒,無論是張裕的菲尼潘達、奧蘭小紅帽,還是漢凱菲斯奈特的愛嗨,均推出了小瓶裝。
2021年5月,小容量葡萄酒品牌Mizzing滿贊完成首輪天使融資,融資額高達數百萬美元,這無疑也是小瓶裝葡萄酒得到市場認可的又一明證。
05
關鍵詞:起泡酒
起泡酒無疑也是2022年全球葡萄酒發展趨勢的重要關鍵詞。根據相關零售銷售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里,美國消費者對于起泡酒的消費需求增長了13%以上。
即使是在香檳(Champagne)供給短缺、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一消費勢頭也毫無任何減弱的跡象。
毫無疑問,香檳占據著美國起泡酒的頭部市場,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選擇酒體更輕盈、口感更有活力的酒款類型,果香清新的普羅塞克(Prosecco)預計迎來爆點。
從以上五個關鍵詞不難看出,在2022年的葡萄酒市場中,消費者更傾向于更加追求個性、崇尚自然與環保。
正如酒虹(Winebow)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伊恩·唐尼所說:“在未來的一年里,市場將對大膽的、全新的和創新的事物作出更多更積極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