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秦屬曲阿縣。 金壇封缸酒是以地產“標米”和茅山泉水(今為城南錢資蕩水)為主要原料,按照民間傳統秘方精心釀制而成。其色澤金碧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酒性中和,醇稠如蜜,馥郁芳香。酒內含多類糖分、氨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豐富,常飲能滋補強身,扶正祛邪,是一種飲料酒。
該酒源于秦時,在金壇民間流傳已近千年。據史料記載,秦時農歷霜降至次年立春,金壇民間即有釀酒師走村串巷以糯米釀酒,經淘洗、蒸熟、淋凈,加入草藥為糖化發酵劑,發酵后制成酒,民間俗稱“米酒”。此“米酒”技藝即為釀制“封缸酒”的源頭。此后數百年間,釀制技藝代代相傳,并逐漸成熟。
元朝末年,朱元璋東征時曾駐蹕金壇顧龍山,飲得當地百姓自釀的“封缸酒”,贊不絕口。朱元璋登基后,金壇封缸酒被欽定為貢酒。
金壇封缸酒屬甜型黃酒,與浙江紹興酒、福建沉缸酒三者齊名,為黃酒中的翹楚。1984年,金壇“豐登牌”封缸酒榮獲國家輕工部酒類大賽銀杯獎。1986年,金壇封缸酒獲得首屆黃酒節特等獎。金壇籍數學家華羅庚每當出國訪問和講學,必攜帶家鄉的封缸酒作饋贈禮品。當年,柬埔寨國王西努克親王喜愛金壇封缸酒,也曾傳為佳話。建國35周年時,中央軍委曾指令金壇2000瓶封缸酒,用于國慶招待會。
金壇封缸酒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一部研究江南民間釀酒史和黃酒文化的“活字典”。該酒屬地方特產,其釀制材料均取自本地而非所不能替代,具有豐厚的地域資源和濃郁的地域優勢,其釀制工藝精湛,因流傳數百年而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格。該酒系天然綠色食品,且釀作成本較低,具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和市場消費前景。
然而,金壇封缸酒由于釀制周期長、利潤低,民間又缺乏發展資金,釀作規模一直難以擴大。特別是90年代后,受可樂、果汁等無酒精飲料和葡萄酒、啤酒的沖擊,隨著金壇封缸酒產量和市場的急劇萎縮,其釀制技藝也漸趨被人冷落。此外,由于缺乏合理扶持,民間傳統釀造人才大量流失,釀作技藝瀕臨失傳。而假冒偽劣品的出現,也嚴重損壞了金壇封缸酒的傳統形象。昔日正宗的金壇封缸酒,如今已很難尋覓。因此,金壇封缸酒的釀制技藝急需搶救、發掘和保護。
金壇封缸酒是蘇南地區的傳統名酒,品質優良,風味獨特,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食品。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銀杯獎。
金壇封缸酒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釀造歷史。相傳.明朝開國朱元璋曾在金壇縣顧龍山上暢飲此酒,并賜名“封缸酒”,又稱“朱酒”。
金壇封缸酒產于江蘇省金壇縣,境內茅山雄踞,洮湖依偎,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這里盛產一種“標米”,其顆粒整齊、色白光潔,味蘊清香,性粘滋補,是糯米中的品種,更是釀酒的上乘原料。
金壇封缸酒是以“標米”為主要原料,按照民間傳統秘方精心釀制,然后分缸密封,隔年窖陳而成。其酒液色澤金碧自然,清澄明澈,醇稠如蜜,酒性中和,芳香馥郁,溫烈相濟,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一種飲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