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種子酒業生態釀酒基地,有兩尊石獅把守的明代古窖池格外引人注目,不僅是其為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其中沿用至今的七口古窖池。作為金種子酒的酒香根本,老窖池中的窖泥素有“軟黃金”的美譽,也正是憑借著明代古窖池獨特的稟賦,釀造的金種子酒獨具特色,驚艷世人。
七口明代古窖池池壁存有明代青磚池埂,池底曾出土漢唐遺物和明代黑釉酒缸、高足碗、蓮花紋青花瓷碗和盞子等文物。據安徽省文物局專家鑒定,這七口古窖池均屬明代正德年間的釀酒作坊,是黃淮地區現存窖齡最老、連續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大曲酒發酵窖池之一,被譽為“中原第一窖”。“千年老窖萬年糟”,窖池越老,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與香味物質就越多,酒香就愈濃。據測定,這些古窖池中的微生物種群多達數百種,以其釀造的“金種子馥合香”,質量和口感故能成就的卓爾不群。
據有關史料記載,阜陽釀酒技藝,肇始于史前先民族群,發展于商周,勃興于漢唐,繁榮于北宋,隆盛于明清至民國時期,以至今天。其間,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任潁州太守,喜好“醉”游潁州西湖,也因此寫下過大量與潁州西湖和酒有關的詩詞。如:嘉佑六年(1061年),歐陽修作《初食雞頭》詩:“金盤磊落何所薦,滑臺撥酪如玉醴。”明代潁州“大升酒坊”傳承數百年,在民國時期的“蘊泰酒坊”也曾經一度輝煌。1949年7月,“大升酒坊”、“蘊泰酒坊”等十多家私人釀酒坊合并,組建成國營阜陽縣酒廠,是安徽省內建廠最早的國有白酒企業,這就是金種子酒業的前身。
這七口明代古窖池成為金種子釀酒窖泥微生物培養的范本。2012年,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南棟手工車間古1、古4、古5三個古窖池向東3米,古5、古6、古7三個古窖池向南3米,古窖池群向西10米,古1、古2兩個古窖池向北12米。建設控制地帶是:保護范圍外,東200米,南50米,西60米,北120米。
七口明代古窖池,有力地確證了這里曾是歷代阜陽釀酒業的“基地”,雖經風霜雪雨、水淹土埋,潁酒之香韻仍綿延而不絕。同時,亦可以說,這七口明代古窖池,既一脈相承了古潁州釀酒業的傳奇,也開啟了今天阜陽釀酒業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