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名,是酒文化最具魄力的組成部分,有些人下“最”定論,往往順勢在話尾追加“之一”,似乎只有變成“什么是什么最什么之一”,才顯得定論周全精準不武斷,不易被別人挑出破綻,也不至于被其他選項比下去。我不信這個邪。既然想力捧酒名的最文化,自然要去掉“之一”,使酒名獨自為“最”。我也很識趣,后文寫風俗時,肯定把風俗列為酒文化的最魄力。我不怕讀者批我最世俗,這叫寫誰向著誰。在這個環節,有人干著急,拿我沒辦法。
貧氣幾句,只為調節氣氛,給讀者打點雞血,振奮精神跟我走。
酒名的魄力,表面看是從稱呼揮發出來的,正所謂:瓊漿佳名傳芬芳,沒等對飲早陶醉。但從深層次探討,讀者更應為冠名者鼓與呼。冠名本身就是件很文化的事,內存欲說還休的味道。我梳理各類酒名,試圖找到中國人冠名的原則和渠道,還別說,真發現了幾條規律級的門道。
一用原產地冠名最流行。
俗話說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山歌要是唱開頭,當然以唱待過到過的山更具說服力。大概和這個理由有關吧,從古至今給酒冠名,特愛圍著地域做文章。比如滄酒,也叫滄州酒,在明朝屬于典型的北派黃酒,堪與紹興黃酒齊名。滄酒的名字,源自該酒產于河北滄州,而由滄酒牽出的紹興黃酒,則以原產地紹興稱謂。
如此冠名的酒多著呢,看我信手拽出幾例。汾酒,山西汾陽;西鳳,陜西鳳翔;瀘州老窖,四川瀘州。還有青島啤酒、習水大曲、宋河糧液等。
值得一提的是,《商標法》實施后作出限制性規定,不許用縣域以上的地名注冊商標。如此一來,今后別再幻想以原產地為酒冠名,我勸已經注冊使用的酒家,要珍惜好絕版的酒名。
二是以名人冠名最常見。
利用名人的轟動效應,拿名人說酒,從而招徠大批老主顧和不速之客,中國人特別好這一口。
杜康酒最具典型性。因為杜康是酒界的鼻祖級老大,老早老早就被人冠為酒名,目前還有兩家跨省的酒廠冠名杜康酒,言必稱自家是正宗。劉伶酒、文君酒和孔府家酒等,也玩“借魂還酒”的把戲,追著世界級或國家級名人的屁股轉。而諸如:麻姑酒、太白酒、張弓酒和昭君酒等等,都是將名人冠名到底。
說點身邊事吧,近年來滄州出了個“獻王酒”,銷勢迅猛發展,不排除沾了漢代獻王劉德先生的光芒。
三拿釀造工藝冠名最地道。
這要追溯酒的分類。假如了解一些基本知識,甚至不用品嘗,聽酒名便知道酒的滋味。沒多余的話,直接舉例說明。
如,千山白酒、長城干紅、張裕葡萄酒、燕京啤酒、福建黃酒、紹興加飯酒和五加皮酒,酒名代表酒型,按名索酒,保證喝不錯型。
而在白酒系列里,有些個酒名便是工藝的具體化。如,北京二鍋頭、衡水老白干、沙城老窖、泰山特曲、仰韶大曲、瀘州二曲、岳州小曲,它們酒名中的后綴,招供了白酒的獨家工藝特色,直截了當地告訴飲者酒的風味,想喝啥就喝啥吧,沒有推銷員在旁邊忽悠也喝不錯。
四按原料冠名最坦蕩。
有人概括出“三不”政策,調侃最坦蕩的男人,即對婚外女人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似乎挺透明的,但這種男人往往不露聲色,從不向女人交底。男人可以那樣做,屬于自己的選擇,別人干涉不著。跨越到酒的層面,實事求是地釀放心酒,這是操守和職業道德,而把原料冠成酒名公布于眾,雖然略嫌原始粗放,但彰顯出釀酒者的坦蕩情懷。
最著名的當屬五糧液,酒名告訴消費者,此酒是由五種糧食釀成的糧食酒。我最愛喝的竹葉青酒,想幾下酒名瞧幾眼酒色,便有種意爽味爽的感覺。又如,金門高粱酒、綠豆燒酒、桂林三花酒、遼寧山楂酒、四川廣柑酒等等,以及直接用動物冠名的配制酒,明白無誤地交實底,至少不會讓飲者誤判。
令人遺憾的是,古人愛用原料冠名,現代人或許被利益障眼,冠名不是圖費事就是愛偷懶,反正不愿在原料上花心思,酒名與原料產生了大距離,看上去并不實也不美。
五取象征意義冠名最特色。
多數涉獵這項內容的書籍,都要舉兩個例子,我不妨借用展示。一個叫花雕酒,別以為多么獵奇,就是把紹興黃酒裝在外刻花紋的酒壇子里;另一個叫郫筒酒,將釀好的酒裝入截好的竹筒里,用藕絲、蕉葉和濕泥密封,竊取香氣。
我覺得,諸如古井貢酒、龍泉酒、玉泉酒、仙潭大曲及洋酒大典等,都是靠特色水釀造而得名,傍上水源名絕對說得過去。
此外,古人更喜歡用炫目的字眼,如透瓶香、玉液春、珍珠紅、瓊瑤酒等。雖為標新立異,卻也有故弄玄虛的嫌疑。
六叫春冠名最雅俗。
春字用在酒名,除春光無限好外,還有著特殊的含義。春酒指的是,秋冬之季釀造到來年春季釀成,此酒春意濃濃宜生發。
從唐代起,酒名與春字大結緣,如竹葉春、梨花春、洞庭春、浮玉春和萬里春等,叫春的不下二十余名。宋代以春冠酒名也尤為突出,即使趕不上唐朝,至少也差不了幾名,當然只限于名酒。如羅浮春、雅成春、冰堂春、千日春和翁頭春等等。明清兩朝也是春酒倍出,如玉圃春、葡萄春、石涼春、玉帶春和翁底春,都曾春開幾度美酒香。
到了當今社會,也勿忘叫春冠名傳統,叫春的酒一大片。如老字號劍南春,又如新字輩五糧春,再如景陽春、嶺南春、玉泉春、蘆笛春、夢龍春和盛唐春。美酒們紛紛叫春,正可謂:滿酒春色關不住,雅俗共飲話和諧。
酒名們都以跑龍套的形式走過場,點點卯而已,我很想提出幾例實名制的酒,簡單概括下它的來龍去脈。閱讀同類型的書籍,許多作者都在捧當代酒的余香,言必八大名酒,看得我雙眼都起了繭子。茅臺成為茅草,五糧液缺乏濃香味道,于是我想走復古路線,去史上淘幾瓶另類或消失的名酒,饞饞喝慣了當代酒的酒民們。
有種酒叫“宜城酒”,產于湖北宜城縣,溫庭筠有詩贊道:“宜城酒熟花覆橋”。為啥將此酒列為首席?這種酒首產于漢代,叫“宜城醪”,經過幾個朝代的傳承,到唐朝時品質已定型,成為唐人津津樂道的名酒。
有種酒叫“九醞酒”,是用上好的稻米加清泉和笨曲釀成,香醇可口,風味獨特。它的成名,在于曹操是推薦人。曹操將家鄉美酒的新型釀造法,毫無保留地呈獻給漢帝,后在釀酒界傳播,其操作法在當時具備最先進水平。
有種酒叫“羊羔酒”,是以羊肉為配料釀制而成,隸屬于我命名的新科香型“肉香型”。有關羊羔酒的釀制方法,《北山酒經》里專門有過詳細記載。此酒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問世,到宋初已尤為流行,是冬春之季暖身御寒的可口飲品,也用于宴飲和饋贈各種場合。蘇軾寫詩稱頌:“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
有種酒叫“桑落酒”,因在桑葉凋落時釀熟而得名,首創者乃北朝時期釀酒家劉墮,《齊民要術》里記載了釀造工藝。桑落酒醇香而名貴,得到文人飲客們的熱烈擁護和表揚,以至于它在保持酒品老大地位的同時,還演變成美酒的別稱,影響了自北朝以后的中國酒界文化。
還有種酒叫“滄酒”,就是產于滄州的酒。之所以淘滄酒為寶,不僅僅因為它當之無愧,更在于我是滄州人,當然要重點推出這款“滄酒”。
撰寫本書之前,我只聽老人們口頭講過,滄州酒在明代很著名,但著名到什么程度,沒有過多地了解,也沒讀過文字記載。簽約本書后,我特意去史籍中采擷滄州酒的光榮事跡。不讀不知道,讀過后嚇一大跳,滄州酒叫滄酒,在明清兩代很出風頭,大有酒林稱雄之勢,飲用滄酒成為時尚。因它與紹酒同屬黃酒,難怪好事者將紹酒稱為“南酒魁首”,而將滄酒喻作“北方冠冕”。甚至在明末清初相當長的時間里,滄酒的名氣超過紹酒。
曾當過滄州知府的董思任在位時,想盡辦法討滄酒吃,因釀酒大戶不肯破“禁約”,最終沒能喝上。他罷官后再到滄州,住進李進士家里,終于喝到人家珍藏的真“滄酒”。董思任無比感慨地說:“吾深悔不早罷官”。由此又可見,滄酒多么難能可貴。清朝嘉慶以后,滄酒開始走下坡路,到晚清時期已淪落為下等酒,直到淡出市場。
探求滄酒敗落的原因,大致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造假者趨多,敗壞了滄酒的名聲;二是上等好酒深藏少售或不售,使劣質酒泛濫;三是家族世傳釀酒大戶技術保守,他們家境衰敗連帶滄酒消亡。
寫滄酒,越寫越寫不上勁。我是以興奮開局,以遺憾收尾。沒有多說的啦,內心期待和渴望“滄酒”能打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