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酒的包裝灌裝,在過去,長期是用手工操作,工具是漏斗和提子(容量為500克)。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改進為木制的圓形車盤打酒,這種車盤分為上下兩層,可以轉動,在上層按一定的距離打孔安裝若干漏斗,下層對照漏斗放置酒瓶,工人一邊打酒一邊轉動,一邊取瓶一邊裝瓶。
1979年初,鄒開良去北京東郊葡萄酒廠參觀,看到了射流灌裝機裝瓶,這樣既省力又省酒,于是決定當即訂購一臺,這種灌裝機為氣動射流定量杯式。
1979年8月,貴陽紅星機床廠生產的半自動灌裝機正式取代了車盤手工打酒,當時,貴陽紅星機床廠的技術員、經營科長等人多次來廠進行指導維修,并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灌裝線的更新改造,后來,茅臺酒廠又安裝了紅星機床廠新生產的灌裝線和壓蓋機。
1982年,由動力車間自行設計的皮帶輸送機投入包裝生產使用,茅臺酒包裝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條生產作業線。原來,包裝車間在洗瓶時,為了保證瓶內的干凈,包裝工人采用電筒小燈泡人工照瓶的辦法來檢查瓶子,1975年9月,茅臺酒廠采用了日光燈聚光照瓶,取代了手工小燈泡照瓶的傳統方法,從而減少了返工。
近些年來,隨著各種系列、定制茅臺酒的出現,茅臺酒規格也變得花樣繁多,總量達到數百種之多。不過本文所說的小包裝酒不包含這些定制酒,只針對我們最常見的普通“飛天/葵花”和“五星”茅臺酒。
1958年“金輪”牌外銷貴州茅臺酒。容量約50g,正標與1958-1959年500g裝出口五星茅臺一致。繁體“貴”字、右下角中英文對照等時代特征明顯,白瓷瓶、木塞封口,上套透明膜,外加“貴州茅臺酒”封簽。
在1976年以前,茅臺酒都是以“市斤”為包裝計量單位的,1市斤即500g。為免引起混亂,我們在本文中統一把“市斤”換算成“g”。
為了同國際接軌,外銷酒從1976年改回“飛天”牌時開始用“L”作為包裝單位,1986年9月起,內銷和外銷酒逐步統一改用“ml”,所以我們能看到的許多不同單位的小包裝茅臺酒。
這種計量單位的變化給收藏和鑒定茅臺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收藏小包裝茅臺酒的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