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兩代,味道細膩豐富的黃酒是毫無疑問的中國酒代表。
但是黃酒有個頗為致命的死穴—耗用糧食。黃酒一般以糯米、黍米為原料,古代饑荒頻發,歷代皇帝“體恤民情”起來就禁酒。而明代開始,高粱作為釀造燒酒的原料開始廣泛種植,很大程度上避開減少了這方面的非議。乾隆年間刑部尚書反駁禁酒奏折的時候,理由就是黃酒才占用糧食,而燒酒主要原料是不太適宜食用的高粱。
黃酒另一個短板是儲存時間短,不易長途運輸和隨身攜帶。并且燒酒還有熨帖衣物、沖洗傷口等附加功能。
燒酒最早征服的是后金,濃烈的燒酒取代滿人原本的糜子酒,成了后金貴族最喜愛的酒類。清朝建立以后,燒酒也趁勢成為皇城酒文化的代表,跟黃酒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