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醬香型白酒產區不少,但其中以茅臺鎮的醬香型白酒品質更好。那么,茅臺鎮的醬香型白酒好在哪里?究竟茅臺鎮的醬香型白酒怎么樣呢?
“茅臺的生產工藝是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季克良對我說。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淀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臺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首先,茅臺鎮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它位于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海拔僅440米,遠離高原氣流,終日云霧密集。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于酒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對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長”工藝
醬香型白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是指基酒的生產周期長、大曲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下沙、造沙兩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餾、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
醬香型白酒大曲貯存時間長達六個月才能進入制曲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高溫釀造工藝
“高溫釀造”在醬香型白酒的工藝中,堪稱為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最富有科技創新內涵的“核心技術”。它包括著高溫制作大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蒸餾接酒三個至關重要的工藝環節。茅臺醬香型白酒的制曲溫度高達62℃,需經二次翻曲,40天成熟,再存放數月,方可投入使用。這是順應自然規律的原始、古老、傳統的方法。這一過程,為茅臺醬香型白酒帶來了大量的微生物、香味物質和香味前體物質。
“12987”工藝
大家之前可能有聽過一二九八七,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一”代表一年的生產周期,茅臺醬香型白酒要經歷一年的生產周期,從端午期間開始制曲,到重陽節開始下沙,要經過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整個過程要一年的時間。
“二”代表投料次數,茅臺醬香型白酒每年只投糧兩次,分別為下沙和糙沙各一次,在之后的釀造過程中就不再投入新的糧食,而是反復蒸煮和發酵。“九”代表九次蒸煮,“八”是指八次反復發酵,“七”是指七次取酒,取完酒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每月一次,一共要經歷七次取酒。
而醬酒的原料也與眾不同,主要源于茅臺鎮有一種釀酒原料叫做紅纓子高粱,只長在茅臺鎮,籽小殼厚,可反復蒸煮,不粘黏不壞掉,紅纓子高粱是茅臺鎮產好酒的重要因素,因為茅臺酒釀造工藝中對原料要進行九次蒸煮,只有紅纓子高粱才能達到這種多次蒸煮不壞掉不粘連的標準。
在水源上,茅臺鎮的地表水通過紅壤層時,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被溶解,經過層層溶解過濾,形成了香甜可口、純凈無毒的清冽泉水。加上建國時期,得到周總理的指示,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內不得建立工廠,使水體未受到污染,保證了茅臺鎮酒的釀造用水優質純凈。
總而言之,茅臺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環境優勢和傳統的古法釀制工藝,這樣釀造的醬香型白酒不管是口感還是酒體上品質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