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歷史,酒的傳承一直在占據著比較重要的文化地位,酒的釀造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而稱霸近代中國白酒市場的,那必定是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就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并載入廿四史清香型白酒——汾酒。
汾酒以色、香、味三絕著稱于世,因“周期短、出酒率高、糧耗低”的特點,倍受百姓們的推崇。盡管南北朝時期汾酒就已經小有名氣,但讓汾酒傳遍大江南北,成為近代名酒始祖的,還要歸功于唐代名將、清香之魂的——郭公維屏。作為汾陽王郭公子儀的第五十六代后裔,郭公以家族老汾酒釀造工藝為基礎,對傳統釀酒工藝進行改進,從而造就了清香汾酒的千年輝煌。
作為唐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七朝元老,郭公不僅是名將、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酒商”。早先常年行軍打仗的郭公,發現祖上傳承下來酒坊釀造的老汾酒具有驅寒的奇效,每次行軍前都會帶上大量汾酒,以供將士取暖消毒,也會在保護沿途百姓時送一些給他們取暖、品嘗。由于需求量大,酒坊產量供給不足,郭公便干脆擴大酒坊的面積,加大人力與物力的多重投入,確保為將士備足出征途中所需的汾酒供應,也為慕名而來的百姓提供了充足的汾酒儲備。
隨著郭公長年累月出征,所到之處皆有汾酒身影。久而久之,郭氏汾酒廣泛流傳到各地,慕名而來的百姓數不勝數,汾酒供不應求,整個山西釀酒產業也迅速崛起,還帶動了黃河流域一帶的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讓晉中成為了我國蒸餾酒的發源地。
汾酒之所以迅速聞名天下,除了郭公備受百姓愛戴以外,更多原因是郭公對汾酒釀制工藝的改進。原先的汾酒度數較低,容易酸敗,不利于長久行軍攜帶。于是郭公在途中針對汾酒特點,整理并對汾酒缺點提出改進設想。
等他凱旋而歸,立即投身酒坊,利用設想對釀酒工藝環節進行調整,由于下次出兵時日不多,他只能日夜看守在酒坊,嚴格把握每一個環節,利用酒坊釀酒技師及工人的熟練技術,在反復嘗試中,終于在原有釀酒工藝的基礎上,對汾酒的釀造工藝進行完善,造就了更加適合攜帶和飲用的汾酒品質,為后世清香型白酒的流傳奠定了堅實基礎。
郭公釀酒工藝經過多方實踐,最終以固態發酵、蒸餾提酒和之前的大曲地缸發酵得到完美融合,釀出了高度數的中國白酒,實現了中國釀造酒向蒸餾酒的飛躍。工藝改進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以“甕”為發酵容器。甕,也即陶甕、陶缸。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重要,郭公在多個發酵容器中,發現用陶缸發酵的酒體風味更佳。陶缸一般采用黏土燒結而成,燒制過程中會產生孔隙,在酒液發酵的過程中,會有大量微生物滲入,與酒體發生反應,不斷陳化老熟,越陳越香。
二、“清蒸清燒”的“清茬法”生產工藝。郭公以糧醅1 : 5、糧水比1 : 0的獨立形式發酵為主,用高粱、糯米、粳米、黍、大麥等原料,制成的中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清蒸清糟釀造工藝、固態地缸發酵、清蒸流酒,不填加新糧,然后在陶缸中封閉七日,釀出來的汾酒清澈如水,度數較高,味道濃烈。
三、高溫潤糝,低溫發酵。采用高溫潤糝,吸水量大,吸水速度快,水分不僅附著于淀粉顆粒表面,且能滲入其內部,在蒸煮時,相對降低了成品酒中酒精的含量。而在發酵材料入缸時,郭公發現不淋漿而發酵時升溫較緩慢,于是采用低溫發酵,最終獲得的成品酒清爽綿甜、清雅純正,并且適合保存。
郭公對汾酒工藝的完善,不僅提升了酒質,而且延長了酒體的保存期限,方便長途攜帶。陶缸儲存的過程中,也讓酒體越陳越香、甜味突出、飲后有香。
作為郭公家族宴飲的汾酒,在郭公無意擴散并改良后,更是讓郭公的酒坊一躍成為山西杏花村酒坊生產行列中口碑最好、規模最大、品質最受歡迎的清香型白酒企業,開創了“甘泉佳釀”盛名,也因為唐代詩人杜牧的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名聲遠揚,為此后的清香汾酒奠定了豐厚的歷史基礎。
隨著汾酒的廣為流傳,整個黃河流域清香型白酒的產業逐步發展起來,汾酒進入鼎盛時期,風靡全國。但在明朝初期,社會動蕩,戰火不斷,連年的瘟疫、大災害導致黃河和淮河流域多個地區田地荒蕪、人煙斷絕,釀酒產業一度中斷。
洪武二年,明政府開始實行移民屯田政策,百萬山西人離開了家鄉,山西杏花村也未能幸免,釀酒師背井離鄉,大規模遷移到其他地方,也因此杏花村的釀造技藝被帶往其他地區,促使郭公釀酒技法傳播至全國各地。
作為清香汾酒的代表,郭公家族在山西的酒坊,社會一經穩定就又迅速流傳開來。于是在同治元年,郭維屏后人就開始在汾陽城東大街太和橋街原址,重建郭公酒坊,并恢復汾酒生產,同水、同糧、同地、同技法釀造風靡當代的老汾酒,經過多年精心運營傳播,汾酒品質再次得到市場肯定,至民國初年已發展為當時最大的年產量達三萬多斤的汾酒作坊。
郭維屏
1915年,山西省政府把汾酒作為當地特產,送去參加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不料汾酒一舉拿下最高獎章——甲等大獎章,再次成為中國釀酒行業的佼佼者。充分體現老字號汾酒實力的同時,也證明了改進汾酒技藝,并讓其成為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基礎的郭公維屏,是當之無愧的汾酒之祖,清香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