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是酒的表層樣態,悲戚是酒的深層底色。這兩種截然相反但又息息相關、互相映照的元素如同兩面相對而立的鏡子,照出了水泊梁山的全貌。一座山,一片湖,山上山下,水邊水中,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徜徉在此,他們是那樣的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殺人越貨,下山借糧;然后“替天行道”的大旗豎起來,接受招安的規劃一定,他們同樣是繼續著殺人的勾當,只不過之前他們殺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有的是因為親哥哥被奸夫淫婦所害,所以憤而舉刀殺人;有的是因為妻子被高官子弟欺凌慘遭毒手,自己一而再再而三退讓也難得安生才被迫提槍殺人,風雪夜奔。但是在這之后他們不再為自己殺人,殺人也不再需要什么理由,而是單純地替那高座于朝堂之上的帝王公卿殺人。然后在一次次的征戰中,人心失了,隊伍散了,雪白大地,只留白茫茫一片,前緣種種,皆化作一縷寒風,留在紙面,留在筆端。
《水滸傳》在接受招安之前是極力張揚狂歡化精神的,這種精神是超越現實社會秩序和等級,突破一般社會規范的反理性精神,構成一種烏托邦式的生活理想和生存境遇。在這種理想化的生活里,完全擺脫了束縛人們的種種等級觀念,官職、財富、地位等均被打破。英雄們來自四面八方,都是迫不得已,尋求自己的世外桃源。梁山泊四面環水,人數眾多,個個武藝高強,官府不敢緝捕,所以眾英雄慕名而來。在這里建立了“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大家庭,“都一般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交情渾似股肱,義氣真同骨肉”,為了鞏固這種親如一家的關系,讓天地神靈來作證,對天盟誓,共飲血酒。他們用歡快的態度解決了現實中的矛盾,這種狂歡的精神重塑了美好的人際關系和烏托邦的社會,達到一種理想化的狀態。水滸英雄為了追求這種自由、舒適的生活而聚到一起。
同時,水泊梁山上的人們的命運是悲劇性的,從最初的“逼上梁山”,一個“逼”字說明了絕大多數人當初并不是主動選擇造反這條道路的而是被逼無奈的。最早走向梁山的英雄林沖是一個充滿忠義思想,忍辱負重的封建官吏。即使是被人誣陷發配,仍然抱一線希望,絕沒想到會投奔梁山,做草寇賊子。最終呢,林沖這樣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不僅殺了人,而且剜了陸虞侯的心肝、割下了三個人的頭顱,“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東邊,便是水泊梁山。另一種悲劇則在于故事的結尾,在招安之后,英雄們征戰四方,損失慘重,十去其八,即使活下來的,也不能兄弟團聚,倍受猜忌壓追與排擠。眾兄弟不得已紛紛辭官為農,躲災避禍。那些貪戀爵祿者,被奸人所害命喪黃泉。可憐“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一片濃重的悲劇氣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