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綿竹大曲、金六福、全興大曲、珍酒、西鳳酒等地方名酒,多因外部因素慢慢衰落,甚至無人問津,那么河南紅極一時的“張老大”張弓酒,則跟杜康酒一樣,多半因為其“窩里斗”太狠而跌落神壇,落得在貨架布滿灰塵的尷尬局面。
在跌落神壇前,張弓酒可是河南白酒的行業標桿。豫東寧陵縣境內的小麥顆粒飽滿,優質強筋,是制作白酒的好原料。早些年,國家在僅留存的曹家糟坊和張家酒號的基礎上,成立了地方國營寧陵縣張弓酒廠。
當時的張弓酒廠目標比較純粹,為了釀造達國標好酒,整個酒廠都在執行極其嚴苛的釀酒標準,即便是釀酒用到的高粱、小麥等釀酒原材料,也要使用達到國標一等的。或許正因張弓酒如此較真,最終釀成“低而不淡”、“低而不解”、“低而不濁”的張弓酒,在當地小火了一把。直到1973年,張弓酒廠研制出的38°低度酒,開白酒先河,才開始在河南名聲大噪,躋身豫酒“六朵金花”之首。
時間來到1994年,發展勢態良好的張弓酒,看到了90年代電視機行業中的商機,邀請相聲演員馬季做代言人,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張弓酒廣告。“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無數人記住了這個從河南走出來的張弓酒。彼時,張弓酒銷量猛增,1995年至1997年,其鼎盛時期一年營收8個億。而寧陵縣財政收入到了2009年,才突破一個億。
張弓酒廠也從“不知名小酒廠”,瞬間轉變為國內數一數二的知名國營酒企。正因為張弓酒廠“身份”的轉變,它成了一個香餑餑。當時不少人認為,能在里面謀得一職,意味著錦繡前程。因此,上至縣領導,下至車間主任,都想方設法把子女安排到廠里工作,這為后來張弓酒廠內斗埋下隱患,而因產能需求,1988年在原廠址(酒友將其稱為“老南廠”)附近,擴建的新廠房(酒友將其稱為“北廠”),則為張弓酒廠的倒閉,埋下伏筆。
各種親戚一多,人心難以統一。自1990年代以后,張弓酒廠多次易主,易主后再重復內斗、內耗、再易主,在往復循環中,張弓酒被“一分為二”,以北廠“張弓酒業(擁有張弓商標)”、老南廠“張弓老酒(擁有釀酒資源優勢)”形態存在。當時,南北廠掌權人孟艷和孫旭瑞,頻頻對簿公堂,兩方勢力的爭奪成為寧陵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或許因為高層忙于內斗,爭權利、爭地位、爭張弓酒商標等,無人熱心鉆研釀酒,張弓酒“低度酒鼻祖”的印跡越來越淡,“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廣告效應逐漸消失,張弓酒質量肉眼可見的下滑,北廠(張弓酒業所在)從年銷售5億多元跌至1億多元,而老南廠(張弓老酒所在)一直在幾千萬徘徊。
毫無疑問,張弓酒又是人為的折騰,因為人和人的矛盾,導致了公司易主,張弓酒走下坡路。當時的張弓酒口碑飛速下降,已經不光是外地人以為不好喝的問題了,而是就連商丘乃至寧陵縣當地,也很多飯店不向顧客推薦張弓酒,反而推薦非當地的酒。甚至連河南當地人提起張弓酒,第一反應就是張弓酒廠“窩里斗”的精彩內容,稱“沒見過這么頻繁更換老板的酒企”,第二反應責則是對張弓酒品質咂嘴、破罵、惋惜。
這場聲勢浩大的內斗,在2018年,以北廠的張弓酒廠最終以4.15億易主,老南廠的張弓老酒獲得接盤告一段落。張弓酒廠“南北之爭”落幕,眾酒友原以為張弓酒終于可以好好發展。沒想到斗爭還在繼續,2019年“張弓酒廠”再陷停產窘局 (2002年倒閉過一次)。
拍賣后履行不順,張弓酒破產重整陷入僵局,再無水花。一直到2020年“張弓酒業第二屆釀酒節”開幕,社交平臺上才有張弓酒相關消息。時至今日,也不知張弓酒是蟄伏積蓄力量,還是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