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川南興文縣充滿了春的氣息,山道旁,迎春花競相爭蕊,山間田野盛開的油菜花,仿佛鑲嵌在大地上的功勛章,金光閃閃。
共樂鎮新陽村73歲的吳世連望著田間搖曳的油菜花說道,今年雨水充沛,莊稼好于往年。說話的時候,她又抬起頭,望了望不遠處的“扶貧車間”,笑著說,錢袋子鼓起來了。
在興文縣,在宜賓市的其他縣,或鄉鎮、村的扶貧點,和吳世連一樣受益于“精準扶貧”的村民還有很多。
■ “車間”上山精準扶貧更精準
“我今年73歲,沒辦法外出務工,兩個女兒也都出嫁了,家里就我和老伴。這個扶貧車間給我帶來了很多幫助,每個月讓我有70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也不累,還能方便我照顧老伴,我很滿意。”吳世連笑著說。
吳世連所說的“扶貧車間”是五糧液結合自身產業特點,投入資金和設備,并提供技術培訓、管理服務和訂單支持的精準扶貧項目,目前已在興文全縣迅速推廣,新陽村是五糧液精準扶貧的一個點。
地處革命老區的興文縣,是省級烏蒙山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47戶,53565人。興文縣多山地、林地,可耕地極少。該縣山村多位于半山腰,出行多有不便,年輕人多外出務工,村子里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婦女。她們由于無法外出工作,脫貧致富成為最棘手的難題。
劉正蓉是新陽村的貧困戶,家里五口人,孩子在讀書,老人年老多病,家里離不開她,只能丈夫外出務工,家庭壓力很大。劉正蓉從2017年來到車間工作,每個月最少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減輕家庭的一些負擔。
從2017年7月12日開業至今,扶貧車間已承接快魚棉服7800余件,五糧液工裝800余件,五糧液家紡口袋130萬個,實現總經濟效益32.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萬余元。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脫貧攻堅是偉大的工程,在最為關鍵的沖刺階段,“精準扶貧美好生活聯盟”的成立是尋求發展路徑、創新扶貧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是優化整合資源、凝聚各方力量的一次跨界合作,通過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貧困農戶等提供資金幫扶,對產品銷售提供“互聯網+金融”的電商服務平臺,可以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創造良性、可持續的發展環境,是增強“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的一項有力舉措。
宜賓市扶貧開發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新陽村“扶貧車間”只是五糧液精準扶貧的一個點,興文縣只是五糧液所有扶貧縣中的一個縣。除此之外,還在翠屏區、興文縣、長寧縣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輻射25個鄉鎮、8大片區,建立了五糧液釀酒專用糧生態保護基地。僅翠屏、長寧、興文三個區縣,45個鄉鎮近150個村(社),上萬種植農戶積極參與原糧種植、訂單農業等扶貧產業,實現增收6000余萬元。
■ 創新“扶貧”,讓脫貧更徹底
五糧液公司黨委高度重視,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成立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立五糧液慈善基金會,集團公司“一把手”既當總指揮,又當戰斗員,既掛帥,又出征,還督戰,結合定點幫扶單位優勢資源稟賦,提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以促進就業為發力處,創新實施“輸血”與“造血”并舉的組合式扶貧,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
“企業+貧困村+車間+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吃上產業扶貧的“定心丸”。
興文縣古宋鎮、僰王山鎮建立了3個示范基地,面積達2000畝,由此輻射帶動該縣8個鄉鎮種植紅粱1萬畝,產量可達2500噸,產值將達到1200萬元以上,加快了農村脫貧奔小康的步伐。目前,已在翠屏區、興文縣、長寧縣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輻射25個鄉鎮、8大片區,建立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合計24000畝。目前,當地按照“核心示范”“訂單農業”“戰略合作”三種模式,已經升級建成專用糧食基地60余萬畝。
不同于輸血式扶貧,五糧液集團公司堅持以工業反哺農業,通過有效的產業轉移,將集團旗下部分子公司的生產訂單,交予經過扶持與專業化培訓的村辦企業,讓車間“入村”,在有效調動農村富余勞動力、保障集團訂單順利生產的情況下,實現了“造血式扶貧”,成為產業化、市場化扶貧的一個典型案例。
創新基地扶貧模式,以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為依托,采取以“政府鼓勵+龍頭企業年度訂單+農科平臺技術支撐+種植大戶積極參與”的“訂單農業”模式,引導新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及農戶走上“有增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2017年,五糧液公司以“基地訂單”覆蓋等模式,扶持5000余戶貧困戶脫貧。
在五糧液的幫扶下,2017年僅興文縣就有26個貧困村“摘帽”,9914名貧困群眾脫貧。2018年,五糧液繼續幫扶青山巖村,目前全村90戶貧困戶實現81戶退出,336人脫貧。2018年9月,上馬巖村集體首次分紅82萬元,其中貧困戶人均5000元,非貧困戶人均1000元,全村實現13戶退出,61人脫貧。
■ 觀念“扶貧”,讓致富更扎實
五糧液集團公司在精準扶貧上,讓貧困戶“求幫扶、要救濟”的思想觀念向“謀發展、盼致富”轉變,從主觀上增強他們的致富信心,徹底擺脫“等、靠、要”的思想。
理塘縣是五糧液對口扶貧點。五糧液集團公司充分發揮大型國有企業在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優勢,捐贈210萬元,牽頭籌建甘孜州首個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并整合900萬元資金打造五糧液理塘上馬巖香菇示范基地,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項目完工后可為貧困戶提供60余個就業崗位,每年將實現人均增收36000元。
青山巖村利用連片的荒山荒地新建紙漿竹1100畝,建設五糧液青山巖竹林(苗圃)產業示范基地。建成后預計年銷售額110萬元,村集體純收入達60萬元,當地貧困戶可根據持有土地數量情況,每年通過分紅實現額外增收1500元以上。
五糧液還創立國內首支鄉村振興發展基金,重點圍繞酒業、茶業、林竹產業、釀酒專用糧基地等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入探索,積極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進入鄉村領域,以“整合+賦能+提升”為主要模式,精耕鄉村產業、破解發展瓶頸、打造行業龍頭,通過引入金融活水帶動貧困戶增收和脫貧奔康。
2018年,五糧液在興文縣教場村、太安村及珙縣云新村發展特殊訂單基地2000余畝,助力三個村人均增收20%。
找對了方向,就找到了希望。幫扶地區和扶貧對象的一幕幕新變化,見證了五糧液踐行國企責任的擔當和努力,展現了五糧液精準扶貧的創新與成效。
李曙光表示,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是中國共產黨許下的莊嚴承諾。下一步,五糧液將繼續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產業、促進就業 ,繼續深入開展五糧液結對幫扶工作,為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而努力。
如今,在興文縣玉屏鎮九角村、共樂鎮新陽村等貧困村建設“扶貧車間”,累計就近解決就業500余人。新陽村村支書陳小華笑著說,依靠“扶貧車間”,村集體有了收入,做事也就更有底氣。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