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海 華夏酒報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八大名酒的誕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推動了酒類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濃墨重彩地書寫了中國酒類發展史上的一部華彩篇章······
觀潮當下的中國酒業,各酒種的領軍者多是名酒企業,這就充分說明了歷屆全國評酒會的價值與作用。而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其擁有的意義和地位不言自明。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于1952年舉辦,距今已過去了70年。其舉辦的背景和過程,我國著名釀酒專家王秋芳高工作為親歷者曾有過多次論述。根據當事者的回憶和有關資料,應該說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與紅星酒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舉辦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如何讓百姓吃得飽飯又喝得上酒,成為政府一直在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和難題。
根據筆者查閱到的資料顯示,1949年全國飲料酒總量僅為15.62萬噸,其中白酒10.8萬噸、啤酒0.7萬噸、黃酒2.5萬噸、葡萄酒0.02萬噸、果露酒1.6萬噸。到了1952年,我國GDP僅為679.1億元,人均GDP僅有119元;而2021年我國GDP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令人感慨萬千。
1952年全國飲料酒總量為23萬噸,雖比1949年增長了47%,但用當時的4億多人口來平均,數量也顯得渺小。為此,國家也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多出酒、出好酒。
《中國名酒分析報告》王秋芳手稿1
《中國名酒分析報告》王秋芳手稿2
例如,1949年初,政府在和平解放后的北京實施酒類專賣政策,同時于5月6日設立“華北酒業專賣公司試驗廠”(紅星酒廠的前身)。
為什么叫試驗廠呢?因為有三項工作要試驗、總結、提高,取得經驗后再進行推廣。第一,試驗如何節約釀酒用糧,提高出酒率,保障市場的需求;第二,試驗如何改進釀酒工藝,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第三,試驗如何實現機械化生產,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1952年,為提高酒類產品質量,推動釀酒產業發展,中國專賣事業公司又決定在全國開展一次酒類質量檢評活動,史稱“第一屆全國評酒會”。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舉辦的情況
1952年初秋,酒類質量檢評活動開始,檢評的地點定在北京,但酒樣的保管、檢測、品評等總要有一個部門來具體負責,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有一個“承辦單位”或“協辦單位”。
中國專賣事業公司根據北京酒業和酒企的情況,考慮到紅星酒廠是政府新建的酒廠,且成立已經3年有余,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生產經驗,特別是該廠的研究室專業人才多、檢測設備多、科研成果多、數據積累多,決定將酒類檢評的具體工作交由紅星酒廠負責。紅星酒廠當時的名稱已由“華北酒業專賣公司試驗廠”變更為“北京東郊釀造廠”。同時,中國專賣事業公司委派釀酒專家朱梅先生領導此項工作。
紅星酒廠對此任務高度重視,指派廠研究室的王秋芳女士、辛海庭先生、馬占文先生、王明愛女士四位技術骨干參與這項工作。王秋芳女士生前曾多次回憶起這段難忘的經歷,并講述了檢評的整個過程。
正在進行檢驗工作的王秋芳(轉自1952年11月號《人民畫報》)
第一,從全國各地選送的參評酒樣中,白酒19個、黃酒7個、配制酒28個、藥酒24個、葡萄酒16個、白蘭地9個,總共103個。這些酒樣均由紅星酒廠研究室保管并化驗分析。
第二,經認真檢評,共評出國家名酒8個。其中有白酒4個——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西鳳酒;有葡萄酒3個——張裕玫瑰香紅葡萄酒、張裕味美思酒、張裕金獎白蘭地酒;有黃酒1個——紹興鑒湖加飯酒。評選結果由中國專賣事業公司發布。
第三,評選名酒的標準有4項:一是在全國市場流通,百姓家喻戶曉的酒;二是檢測數據符合衛生要求,百姓喝著放心的酒;三是好評度高,非常受百姓歡迎的酒;四是工藝有特殊性,不易被仿造的酒。
這些標準是根據朱梅先生的提議,與研究室的人員共同研究提出,由王秋芳女士執筆成文,題目為《中國名酒分析報告(八大名酒)》。該報告作為建議稿上報給中國專賣事業公司及第二屆全國專賣會議審定,后經會議和領導討論,同意該報告的內容與結論,八大名酒由此確立。
第四,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始終秉持求真務實、客觀公正的精神。王秋芳等人懷著滿腔熱忱參與檢評工作,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干,終于按期完成檢評任務。對檢評中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邊找書本尋答案,邊從實踐中找經驗,提高檢測的科學性、準確性。特別是入選八大名酒的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也分別成為日后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兼香型(后定為鳳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更反襯出當時檢評工作的精準性和前瞻性。
第五,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影響深遠。它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全國范圍內的酒類質量檢評活動,發揮了巨大的榜樣和引領作用,特別是八大名酒的誕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推動了酒類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濃墨重彩地書寫了中國酒類發展史上的一部華彩篇章。
1953年全國飲料酒總量即達到34.47萬噸,約為1952年的1.5倍;1958年全國飲料酒總量突破100萬噸,為104.68萬噸,是1952年的4.5倍多。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檢評人員
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參評酒樣不夠多,參與檢評的人員也僅有幾位,他們是:
朱梅:我國著名釀酒專家、高級工程師,我國現代化釀酒事業的開拓者和引領者。1909年9月出生,1991年6月病逝。
朱梅是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產品檢評工作的主持者,并組織建設了北京東郊葡萄酒廠。他注重釀酒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領域均有建樹,為我國釀酒事業的發展獻出了畢生精力。
辛海庭:我國著名釀酒專家、高級工程師,1927年7月出生,2008年2月病逝。195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在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參加工作,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產品檢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后調到輕工業部工作,長期負責酒類特別是白酒的管理工作,為我國釀酒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秋芳:我國著名白酒、葡萄酒、果露酒三棲專家,高級工程師,國家級非遺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第七代傳承人,1926年8月出生,2019年9月病逝。
她一生經歷了三次創業,是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北京東郊葡萄酒廠和中國酒業協會的創建者之一。她一腔熱情參與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產品檢評工作,做到輕傷不下火線。她于2004年、2017年分別榮獲“全國釀酒行業特殊貢獻獎”“北京酒業領軍人物獎”。
馬占文:紅星酒廠技術人員,中層干部。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深縣,1949年10月入職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他積極參與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產品檢評,后在紅星酒廠的白酒車間、酒精車間工作。
1953年,櫻井夫婦在返回日本前與酒廠同事合影留念,中排中間戴鴨舌帽者為櫻井安藏,其右為王明愛(櫻井安藏之妻),再右為王秋芳。
王明愛:日籍人士櫻井安藏的夫人,紅星酒廠早期員工。1950年與其夫一起調入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1953年與其夫一起回國。她也是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產品檢評的參與者。
我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工作期間,曾與王秋芳高工同在一個辦公室5年,也與辛海庭高工有過短時間的共事,多次得到他們的當面教誨,獲益匪淺。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