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新星,也是無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所喜愛的一種文化。朱敦儒在《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中說“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李白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提到“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由此可見,古代對于酒文化的熱愛程度一點也不輸于現代。
不僅老百姓們喜歡喝酒,詩人們喜歡喝酒,就連朝中大臣們在歸朝之后也想喝一點小酒。酒可以使人們肆意忘情,也可以使人們豪情大發。
我們熟知的酒令
古代人對于喝酒很有講究,喝酒之前通常會作“行酒令”,可能很多人對行酒令這三個字很陌生。不過當你聽到“哥倆好,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順,七連巧,八匹馬,九連環,全來到”的時候,會不會很熟悉?
這些行酒令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他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嗎?“行酒令”的背后隱藏著深厚的“酒文化”。然而“酒文化”的形成、豐富、發展的過程,受到了許多沖擊。那么大家知道這些行酒令的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下。
“哥倆好”就指的是我們兩個哥們關系很好,“三星照”的意思是指三星高照,三星指的是我國的福祿壽,“四喜財”指的是四季發財,“五魁首”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中取得了第一名。“六六順”指的是六六大順,“七個巧”是說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象征著愛情的美好;“八匹馬”指的是周穆王最喜歡的八匹駿馬;“九連環”指的是一種智力玩具,大家應該都有玩過;“全來到”指的是前面所說的好事全都到來!
“酒令”文化源遠流長
“酒令”是中國酒文化上的一種,簡單點說,就是喝酒時助興用的。人們通常在喝酒之前用行酒令,來達到喝酒時的豪氣云天。行酒令的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
“酒令”在西周出現之時并不是為了喝酒助興,而是為了維持酒場上的秩序。據《周禮》記載,西周是“禮法嚴苛”的時代,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受到禮法的約束,喝酒也不例外,人們在喝酒之前必須遵守公共的秩序,如果有不尊重秩序的將被法律處置,這時的酒令便是維持秩序的一個法寶。
后來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酒令”,也從西周的禮法變成了喝酒前的助興游戲。當時的酒令大部分指投壺等游戲。
《文史天地》的描繪中有記載著酒令的各種特點,其中助興于詩詞歌賦最為特別,當時最為流行的酒令叫做“曲水流觴”,詩人們縱情山水,文人墨客們追求情調,許多有格調的人,往往會選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坐在一個溪水潺潺的河邊,把杯子盛滿美酒放在上游,杯子任憑河水的沖流,最后停在哪里便要為其作詩,如果做不出來,將會受到懲罰。喝酒寫詩,成為了酒令一個顯著的特點。
隋唐時期,酒令流行于士大夫之間,這也意味著酒令由此而走向完善。許多的文人墨客也用優美的詩句去描寫酒令。無論是花蕊夫人在《宮詞》中的“新翻酒令著詞章”,又或者是白居易的“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都意味著當時人們對酒令所產生的好感。
酒令的四大類別
據史料記載,酒令大致可分為古令、雅令、通令、籌令四種。但是由于古令、雅令、籌令的漸漸失傳,通令成為了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包括擲骰、抽簽、劃拳、猜數等,實際上人們所玩的大部分酒令都是通令。上文的五魁首,六個順也屬于通令的部分。
酒令的沒落
明清時期,人們喝酒的方式不再像從前那樣古板,而是變得更加自由。由于古令、雅令等酒令逐漸消失,酒令也僅僅成為了喝酒時助興的活動,從前的風雅和禮節再也消失不見,最初的規范秩序也變成了烘托氣氛,酒令的沒落,也是一種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喝酒和行酒令也變得更加自由,不用遵守從前的禮節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
當三五個好友一起喝酒時,酒令不僅可以快速的拉近我們的感情,也可以使新來的朋友很快地融入其中,這未嘗也不是一種很好的娛樂方式。但是過度的飲酒和勸酒會損傷身體,大家還是要適度飲酒,酒桌上保持身心愉快是最重要的。
(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