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中一直缺不了酒,酒也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每逢佳節、請客等,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的酒文化十分久遠,三千多年前,先祖們創造了發酵法,開始了釀酒。但是釀制的和我們現在喝的白酒不一樣,是黃酒。
元代真正的白酒才出現。
明朝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之。”
元朝是由蒙古族創立,人人都驍勇善戰,喜愛喝酒,也會騎馬。而元代人都喜歡飲酒,這樣的風氣也推動了酒業的發展。
全國各地的佳釀比之前種類豐富很多。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走卒,都喜歡飲酒。不僅有白酒、燒酒、馬奶酒,還制作出了果酒、米酒、阿刺吉酒、速兒麻酒等配制酒。不同的階層飲酒習慣也各不相同。
“奢”——王公貴族的飲酒習慣
宮廷里應該是飲酒最盛行的地方。元朝的皇帝們都喜歡喝酒,元太宗、元定宗、元世祖等大多愛好飲酒。但喝酒的場合一般喝酒禮儀都很繁雜,十分考究。
康保美酒的來歷也有一段歷史,元世祖忽必烈命人取來康保白龍山下的清泉水,來釀制美酒,犒賞軍隊,也讓康保美酒一度成為元朝御酒多年。
“雅致”——文人飲酒的風格
在古代文人雅士聚會,必然缺不了酒。“琴棋書畫詩酒花”,有人對酒當歌的、有人借酒消愁、還有人對月飲酒。
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一處都離不開酒,到哪里都需要酒,酒已經成為了文人靈感的源泉,寄托情感的方式。
“淳樸”——平民百姓喝酒的品質
到了元代,飲酒的風氣更是盛行,從一日三餐到重要聚會和大事發生,都會出現酒的身影。很多家庭都有小作坊來釀酒,家家掌握了一定的釀酒制酒技術,可以做出最基本的酒,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安逸”——寺廟中喝酒的態度
元朝,對待宗教整體非常寬容,允許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在內的各種宗教自由發展,酒成為寺廟的支柱產業也是因為寺廟需要有經濟來收入。
很多寺廟不僅釀酒技術精湛,而且還有寺廟擁有自己的簡單“工廠”,滿足自產自銷。
例如,修繕真定奉恩寺后,在原有基礎上又建了酒屋八十間,不僅賣酒、供人飲酒,還會收取房租,又為寺廟增加了一份收入。
寺廟不止有酒業,有些還會發展其他產業,比如大護國仁王寺,除了一百四十一家酒館以外,還包括河泊、山林、礦冶等其他產業。
元代從王族到平民都離不開酒,是名副其實的酒業發展繁盛的朝代。
而現代,我們更是將酒以及釀酒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不僅能夠繼承古法工藝,還能在此基礎上利用新設備新機器提高釀酒效率,讓酒的香味更加醇厚。
來自康保本地龍巖酒廠釀制的冰壺酒正是傳統與創新結合的代表,不僅在外包裝上進行更新,也更加迎合大眾的口味,爭做群眾喜愛的酒,做河北自己的標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