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詩的經典名篇
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創作中,詩與酒形影相隨,結成忠誠的伴侶,許多詩人因酒賦詩、飲酒賦詩,為中華文壇留下許多千古不滅的詩篇。
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酒與書畫
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愿。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
“ 吳帶當風 ” 的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后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圣” 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從古至今,酒的貢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朋友間的酣暢淋漓,酒可增情添義,夫妻間的交杯對盞,酒可暖愛溫情,自己獨飲之際,酒亦可解千愁,雄萬丈。酒雖好,但一定不要貪杯,每天品一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