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西昌森林大火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消防員鏖戰68小時才將這場大火撲滅。其中一批消防員進山21人,在滅火過程中,遇風向突變,回來只剩下3人,犧牲的19位消防英雄,年紀最小的為00后。
而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天(3月30日),在同一地方也發生了森林大火,造成31位消防員死亡。據有關部門查明,失火原因是村民上山祭祖抽煙所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節前后,正是天干物燥,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是上墳燒紙祭拜祖先,97%的森林大火就此引發。
文明祭祖,拒絕明火,才能避免災難再次發生。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關于清明祭祖的習俗有很多。
清明寄追思,一杯美酒祭故人
清明節掃墓是最主要的活動,此時,酒成了人們平緩身心、麻醉哀思的最佳飲品。在四川,每年清明掃墓,我們都會在祖先墳頭擺上果盤、臘肉,倒上一杯酒,敬逝去的親人。為了避免火災,從今年起可用一束鮮花代替燒紙錢,文明掃墓。
清明踏青,酒與春光不可辜負
清明節在古時候也叫踏青節,四處山水如畫,草長鶯飛,一片大好春光。在古代,踏青迎春可是件大事。
清明踏青也是相親的好時候。從夏朝開始,人們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農業豐收之后,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時男女互相擇偶,歌舞歡會,然后相配。
對古人來說,踏青少不了飲一杯好酒,酒成了詩的出口,便有了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納蘭性德幾杯酒下肚,面對大好春光,想起了去世的愛妻,寫下“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北宋程顥借著春景,心情極佳,邀友人飲酒狂歡,寫下“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好吧,平庸的我沒有這份才情,但清明踏青,來一杯酒的滋味,相必也美不可言。
清明時節,最適合飲一杯杏花汾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點名了“杏花村酒”,就是如今的汾酒故鄉——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清明喝汾酒的傳統也延續至今。
除了傳統外,清明節前后也適宜飲用汾酒。人的身體狀況和自然萬物相同,冬季干燥,春季少雨,人體也處于易上火的狀態。汾酒屬于溫和的清香型酒,清香純正,綿甜味長,適量飲用可起到潤肺降噪、散寒舒筋的作用。
飲用汾酒有三步曲:一抿、二咂、三喝。三步曲絲絲入扣,用心凝神,旨在充分調動味覺、嗅覺神經,去努力捕捉、體味、感悟每一個酒分子的香味,從而獲得綜合的美感享受。
喝汾酒時,要做到溫熱、少量、慢飲、溫熱到40度,飲時會感到入口棉,香味淡,酒度高,少量和慢飲,就是要求人們稍集中精力,先聞聞香味再呷上一點細細品嘗,慢慢領略其中的甘美。
老酒計對西昌大火中罹難的19名消防英雄致以沉痛的哀悼,請大家文明掃墓,你扔的一個小小煙頭就可能導致熊熊烈火。文明掃墓,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