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
酒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如果不在酒桌上醉倒一次
山東人很難從心底認同你
和山東人打交道最快捷的方式:
就是摸清山東的酒文化
山東酒文化源自祭祀
我國古代“祭必飲、飲必祭”,酒被認為通靈、通神。祭祀是國家最重要的儀式之一,祭祀中必須飲酒,為了表示足夠的敬意,有時還會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鮮血。
《周禮》記載“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這里說的是,只要祭祀,就要按常法供應五齊、三酒,盛滿八個酒尊。“五齊”是指五種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三酒”是三種酒的名稱:事酒;昔酒;清酒。
在各朝的祭祀之禮中,酒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王還為此頒布《酒誥》,規定酒祭的禮儀。而且在秋收后,普通百姓也可參與到向天地、先祖進獻禮酒的歡慶活動中。
山東酒文化源自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始于西周,是鄉大夫宴請“鄉學”人才的儀式,并以此向國家推薦賢能之士。此后,地方官吏均把“鄉飲酒禮”作為任職期間最重要的事項。
在《儀禮》、《禮記》中均有對飲酒的程序的規定:進門后,主人與正賓行3次揖禮來到堂階前;升階前,主人與正賓再行3次禮;升堂后,主人要拜謝正賓光臨;入席后,主人向正賓獻酒,正賓回敬,主人先喝盡再勸主賓飲用。這個你推我讓的過程非常復雜。像極了當代酒桌上你來我往勸酒之景。
在山東的你,是否常常因為酒桌規矩繁瑣而不知所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有了諸多規矩,山東爺們才能于井然有序之中調動起熱情。與其茫然無助,不如主動出擊,趕緊記一下酒桌規矩吧!
山東酒文化的入座之規
山東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賓、副賓;三陪、四陪;三賓、四賓等。一場酒局中,每個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
主陪:是請客的最高職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貴的人。位置在正沖門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莊主,把握本次宴請的時間,喝酒程度等。也是帶動大家情緒的“火車頭”。
副陪: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貴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對面,即背對門口。傳統意義上,這個位置應該坐請客買單的人。
主賓:是客人里面職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貴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邊。
副主賓,三賓......等等依次向下排序。
PS : 假如你真的分不清座次排序,等待富有經驗的”老鳥“坐下之后,剩下的座位就是你的了!
山東酒文化的飲酒之規
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數和順序、祝酒辭的長短等全有一定之規。
主陪帶酒
酒宴開始,主陪等前列個熱菜上來后就可以領酒了,也叫帶酒。
事先約定帶酒的數量
無論是主陪還是副陪,都要在開始領酒前定下喝多少。
打圈
約定的三六九喝完了,主副陪要分別從自己的右手開始,依次和客人喝酒,通常是喝兩個,這就叫打圈。如果主陪或者副陪的酒量足夠大,感覺沒有盡興,可以打兩圈。
加深酒
在結束上述敬酒后,如果喝酒的雙方聊得好,可以主賓喝一杯或兩杯加深酒,以示加深感情。“感情深,一口悶”,山東漢子不善言辭,感情都在酒里。
敬酒辭
所有敬酒和帶酒的人,每喝一個都要有敬酒辭、祝酒辭,干喝是絕對不行。下個人的敬酒辭不能和上個人的相同,誰說的好,說的有意義,誰就能引來喝彩,酒也就一干而盡了。
打油詩
觥籌交錯之間,即興所作的打油詩層出不窮,什么“天上無云地下旱,剛才那杯不能算”,“天藍藍,海藍藍,一杯一杯往下傳”,不僅博得大家一樂,還能增進感情。
不留杯中酒
酒宴結束的較后一杯酒所有人必須喝盡,不能有余留,這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山東酒文化的取精華 去糟粕
山東酒文化源于傳統禮儀文化,同時是齊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傳統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并非一成不變。更重要的是,酒文化有時也會衍生出種種怪象。
“能喝一兩喝二兩,這個同志夠豪爽;能喝二兩喝六兩,這個同志要培養;能喝半斤喝一斤,這個同志最貼心;能喝壹斤喝壹桶,下回提拔當副總……”
當本是促進感情的酒文化淪為了腐敗的工具,其是否還具有原先那傳統的意義。
就如對待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山東的酒文化,亦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山東酒文化增進感情的真正目的。
山東學生飯盡興 酒少沾
身處山東,同學之間外出聚餐,免不了喝個小酒助助興。
但是!小酌怡情尚可,大喝貪杯卻必須杜絕。過度飲酒不僅容易誤事,更是損害健康。同學之情無須用酒來維系,酒桌之上爭風之心更不應有。花樣年華之季,不能因酒抱憾終生。同學聚會之時不妨先約法三章:
1.次日有重要的事不喝酒;
2.不想喝酒絕不勸酒;
3.事先約定數量絕不多喝;
規矩定在事前,利人又利己。不要等到慘劇發生,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