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千里
故地重游,思人思物思當年;老友再聚,談天談地談未來。
酒游記于瑞、奧德曼徐義、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
2015年4月,筆者曾隨網易酒香團隊造訪過位于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的奧德曼酒莊,當時的奧德曼酒莊便初具規模,葡萄園、釀酒間、儲酒室等一應俱全;2017年5月,筆者隨酒游記創始人于瑞造訪奧德曼酒莊,此時的奧德曼酒莊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葡萄酒大講堂、私人訂制大酒窖、煥然一新的辦公樓、晚宴會所及在建的葡萄酒博物館。
奧德曼酒莊葡萄酒大講堂
看到奧德曼莊主徐義及總經理董興水的酒莊越來越好,筆者心中說不出來的高興。晚宴時品鑒多次獲獎的“典藏蛇龍珠干紅”,酒逢知己,酒逢酣處,總會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那晚,徐義為我們講訴他和搭檔董興水16年以來的創始史, 眼神中有時透露無奈、失落及興奮,最后呈現為坦然。期間他多次提到一句話,很多時候,你再努力一下,幸會就會出現。
奧德曼酒窖
越努力,越幸運,運氣在所有的商業故事中是最為神秘的那一部分,而且,所有人都無法解釋。
為何筆者會以一個葡萄酒釀酒師的覺醒來開題,是因為徐義身上流露出民族企業家的精神,開始跳出國外葡萄酒的限制,開始思考中國葡萄酒的未來。葡萄酒從業者師從于國外,若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必然處處受限于國外的規則,如認為國外更加適合釀造葡萄酒,國外葡萄酒更為匠心,國外葡萄酒更好喝。如果跳不出國外葡萄酒的“陰影”,是沒有辦法趕上并超越她。國人需要自己的葡萄酒價值觀,需要有自己的葡萄酒口感及葡萄酒營銷,而非一直活在在的國外的規則下。
結合奧德曼酒莊之行,筆者有三點反思:
反思一:中國適合釀葡萄酒,品質不比國外差
葡萄酒發源于小亞細亞和埃及等地,隨著貿易和戰爭,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向世界各地發展。據史料記載,葡萄酒的飲用及釀造在漢朝便已經開始,在唐朝時尤為普遍。從歷史上看,葡萄酒并非是舶來品,只是由于近代主流社會以蒸餾白酒為主,造成了國內葡萄酒的衰退。自晚晴張弼士先生創立張裕以來,張裕葡萄酒多次在國際葡萄酒賽事斬獲大獎,品質不輸國外名莊葡萄酒。正如有消費者質疑國產葡萄酒品質時,徐義總是從地理、歷史等角度去耐心解釋,最終消費者也會同意德州地區歷史不曾有葡萄酒酒莊,并不代表德州不適合葡萄酒釀造,更不代表德州葡萄酒酒莊釀造不出好酒。
反思二:飲用葡萄酒都一樣,外國人不見得高雅
對于飲用葡萄酒而言,影視作品中體現的多是主流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以葡萄酒來體現一種品位,一種優雅的生活。還有一種情況被國人誤解,比如國外人用水晶杯喝白蘭地(烈酒),會被國人當成葡萄酒,畢竟影視作品中難以體現太多酒的信息。以徐義來看,國人與外國人有區別的是社交,會體現在飲酒的習慣上,并不是說外國人飲用葡萄酒一定是會小口飲用,甚至聽著音樂。外國人和國人一樣,也會分場合,朋友聚會等,滿杯灌酒者不計其數,正如國人在家喝酒時,不也是自己定量飲酒,細品慢酌。
反思三:釀酒不分國內國外,外國人不見得匠心
提起葡萄酒,一看是國產的嗤之以鼻,一見是國外的喜笑顏開,恐怕是很多消費者的真實寫照。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會有什么樣的商家,就會有什么樣的廠家,假冒偽劣的國產、進口在中國很普遍,提起某些企業進口國外原酒本地灌裝,消費者不經思考直接給扣上假酒的帽子。以法國為例,經常有法國農民抵制西班牙等國的葡萄原酒進入法國,甚至在邊境上就劫車撒酒。說起假酒,1973年,法國波爾多地區曾爆發假酒風波,僅仿冒的名莊酒就達300萬瓶。只要是利潤足夠高,總會有人違背道德,鋌而走險,這是人性,而非民族性。
葡萄酒的教育任重道遠,國產葡萄酒的營銷在路上。
當商人能夠跳出自己的生意,來看整個行業,甚至跳出行業,來看整個世界時,便完成了由商人到實業家的轉變,不論生意是大是小。
葡萄酒也好,白酒也好,要想真正的成為“大國產品”,或許需要民眾先成為“大國國民”。互聯網時代,淘寶擊潰eBay,QQ擊潰MSN,當當擊潰亞馬遜,筆者相信,中國葡萄酒一定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營銷方式,進而擊潰國外葡萄酒,走出亞洲,走向世界。
作者歐陽千里,酒水行業研究者,佳釀網專欄作家,億歐網專家作者,水晶葫蘆酒操盤手,華夏酒報、新食品、中國酒業、國家名酒評論、銷售與市場、食品新觀察、酒業家及白酒經銷商學院等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