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或是埋藏于深海、地下的孤,或是沉睡于酒窖當中的孤,或是酒香還怕巷子深的孤,卻讓葡萄酒開始在孤中進行深邃的思考與體驗,也因此孤是成就了偉大葡萄酒必不可少的條件。
孤是歷史的見證
葡萄酒的起源是可能永遠都是一個謎,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可是那些在地下的孤中度過的葡萄酒,那些沒有被及時享用的葡萄酒,卻恰恰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1867年,德國斯派爾鎮(speyer)一座靠近葡萄園的村莊在進行挖掘時,發現了一個古羅馬石棺中,當中有一瓶可以追溯至公元325年的葡萄酒。酒瓶是黃綠色的雙耳玻璃瓶,雙耳均呈海豚形。當時工人們發現了多個瓶子,不過只有一瓶里面裝有葡萄酒,其歷史迄今已超過1660年。
而另外一個趣事,發生在瑞典潛水員身上,他們偶然發現了一艘在一戰中被魚雷擊沉的貨輪,并且意外發現了船上居然還有保存完好的稀世年份香檳。這艘貨輪于1916年沉沒于芬蘭灣海域,船上裝載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香檳和烈酒,共有200瓶香檳幸存,而且這些香檳已經在寒冷的海水中沉睡了近百年。目前,這些酒在各大拍賣行和酒店出現,如在莫斯科的利茲卡爾頓酒莊其售價就高達275,000美元每瓶。
孤是踏實的積淀
葡萄園中的葡萄樹來來去去,或是因為病蟲害,或是因為酒莊變遷,或是因為不受重視,但是總有一些留了下來,它們就是老藤葡萄酒,積淀了歲月的痕跡,積淀了天地的精華,是這些在孤當中的積淀,讓它們與眾不同。
世界最古老的葡萄樹
葡萄樹的壽命通常情況下可達80年以上,一般葡萄樹樹齡在40年以上的即可稱為老藤。在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maribor)市的蘭特區(lent quarter)有一株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葡萄樹,它成為了“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葡萄樹”。這株葡萄樹樹齡高達400多年。隨著葡萄樹年齡的增長,其產量逐漸降低,這也相對提高了葡萄的單位質量。當葡萄樹產量減少時,它吸取的營養元素分配就會更加集中,人們用它們釀造葡萄酒時工藝也會更加精細,也因此成就了品質上乘、口感平衡、香氣復雜、味道濃郁的老藤葡萄酒。
孤是品質的締造
酒窖里,燈光昏暗,鴉雀無聲,一排排橡木桶依次陳列,“噓……”,葡萄酒已在這里沉睡,在這里它們經受錘煉,在這孤中升華自己。是的,果香清新怡人或許更加讓人著迷,但是未經孤歷練,總少了那份渾然天成,少了那份矜持與含蓄,少了那份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氣質。
法國年份香檳酒泥陳釀的時間至少是3年。西班牙里奧哈特級珍藏紅葡萄酒至少要在瓶中陳釀5年,在橡木桶中陳釀至少18個月。意大利蒙塔希諾布魯奈羅(brunello di montalcino)最少陳釀時間是5年。葡萄牙珍藏茶色波特酒的陳釀時間最少是7年,而單一年份茶色波特酒(colheita port)雖然要求陳釀時間最少是8年,但是大部分都達到了10年以上,甚至是幾十年。
陳釀的時間雖然同葡萄酒的品質沒有太多必然的聯系,但是那些保存至今的老年份葡萄酒,必然是在酒窖中、在橡木桶中經過孤錘煉了的。譬如1990年份瑪歌酒莊干紅葡萄酒,至今仍然保持著特的風姿和魅力。沒有經歷過孤的磨礪,葡萄酒的芳華大都早早褪去。
孤是人與酒的共鳴
在此還是想引用周國平先生的話,人在寂寞當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葡萄酒在孤中也有三種狀態。有些葡萄酒,等不了葡萄成熟,等不了精心篩選,等不了慢慢發酵,急匆匆走出酒窖,拒絕本應經受的磨練;有些葡萄酒,慢慢適應等待與寂寞,葡萄更成熟了,發酵溫度控制得更好了,急功近利的心理放下了,心中多了一份實在和踏實,只是還不知道如何在孤等待中升華自身;有些葡萄酒,在孤中等待最佳的采收時機,在孤中忍受漫長的發酵,在孤中藏身橡木桶閉關修煉,在孤中歷練提升,只為成就渾然天成的佳釀。
孤是人與酒的共鳴,在孤中學會思考,在看似無為中將自身不斷的升華提高,將孤作為創造的機遇,這是為酒、為人、為事亙古不變的真理。孤并不在于時間的長與短,而在于是否能真正從孤中涅槃,就像馬爾克斯透過《百年孤》,想讓整個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一樣,在混亂與孤中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