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8年和1927年,德國納旦(L Nathan)博士就申請了立式密閉圓柱儺底罐的單罐發酵專利。1930年, 納旦建成了他的第一個“納旦罐”。該罐內涂搪瓷,罐的高徑比為2:1,罐身及錐底設有冷卻夾套。納旦強調衛生條件,麥計冷卻、麥汁通風以及在發酵前去除凝固物的重要性。發酵采用低溫,罐內保壓0.05MPa。試驗中他觀察到,罐中酒液的對流比傳統的發酵池強烈得多,發酵速度也快得多。發酵結束后,先對錐底進行冷卻,然后排放酵母,再用二氧化碳洗滌酒液24~36h,排除生臭味。12°P 麥汁全部發酵和后熟只用12天。遺憾的是,他的創造力在當時并未得到認可和推廣。
20世紀60年代以后,圓柱錐底發酵罐(簡稱錐形罐)開始引起各國的注意。在納旦罐的基礎上,人們又作了多項改進,錐形罐的實用性能大大提高,并由室內走向露天,在生產中取得成功。之后,相繼出現了其他類型的大型發酵罐,如日本的朝日罐(Asaki Tank, 1965 年)、美國的通用罐(Uni-Tank, 1968年)、西班牙的球形罐(Spherotank, 1975 年),這些發酵罐都各具特色。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采用室外錐形罐發酵,并逐步取代了傳統的室內發酵。目前,全國國新建和改建的啤酒廠內已采用了露天衛形的鋪發牌。
如果您也對精釀啤酒感興趣,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