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茶酒從來不分家,茶與酒有著難以言說的緣分。自古不少文豪愛酒亦愛茶,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豪放嗜酒如蘇東坡,也能寫出溫潤如斯的佳茗詞句,“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想來,茶與酒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天、地、人所組成的風土,讓茶與酒緊密聯系在一起,以茶論酒或是以酒論茶,道理皆相通。
愛酒者,也愛茶。
酒與茶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也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茶講究茶藝和茶道,酒追求酒品和酒德,而這茶道有絲玄學色彩,酒德里帶些理性味道。
好酒者和好茶者身上的氣質也是截然不同的,好酒者多俠肝義膽、粗獷豪放、性情中人,自古以來多出于詩人、武士、狂客;好茶者則多中庸平和、沉穩雅謙、和藹可親,多出于儒士、文臣、僧道。
酒與茶的緣分,延續了上千年,懂茶之人也懂酒,愛酒之人也愛茶。
傳承千年的茶酒文化
酒與茶,是中華文化中繞不開的兩個東西。
茶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時期,酒文化歷史則更為悠久,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積淀的茶酒文化,讓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無不為其傾倒。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
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于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
后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現了許多好茶人。
酒是中國人的主要飲品之一,中國釀酒的歷史也源遠流長。
約在三千多年前產生的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到了周代,“出現了“酒祭文化”。酒文化的核心應當是“酒民文化”。
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的酒文化也融入了更多具有時代性和中國特色的內容,尤其是人情文化。酒文化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中國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面。
文學藝術的靈感源泉
茶與酒都是文學藝術創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上至詩經、楚辭,下至近代詩詞,都可找到文人與茶酒結緣的因子,茶與酒的注入給文學作品帶來了別樣的力量,造就了數不盡的傳世佳作。
在中華千年的文明史卷中,每一頁都可以聞到茶香,每一頁都可以賞到茶詩。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約事春茶”,被稱為“茶圣”的陸游,編著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學專著《茶經》,一生創作茶詩300 余首,冠絕當時詩壇;被譽為“茶仙”的唐代詩人盧仝,創作出了茶譜,《七碗茶歌》更是獨領風騷,堪稱絕唱。
自稱“別茶人”的白居易,一生寫下許多關于茶的詩句,視茶為知己;“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軾對茶史,茶功也頗有研究,創作出了眾多詠茶詩詞。
茶給文人墨客帶來來創作的靈感,酒,自然也不遑多讓,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俠客與酒為伴。
“竹林七賢”的阮籍,才高八斗嗜酒如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詩仙”李白一生留下詩作近千首,其中,與酒有關的就多達 170 余首;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一生留下詩作 1400 余首,其中與酒有關的竟達 300 首之多;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是白居易與酒的私語;
無數的佳作是酒與文學的交匯,摩擦出的火花。
茶與酒的藥用價值
唐代醫學家陳藏器曾指出:“諸藥為各病之藥, 茶為萬病之藥。”茶是具有藥用價值的。
早在神農時代,就發現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漢代《神農本草經》稱:“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傳統中醫學認為,茶具有清火去疾的功能,《本草綱目》寫道:“茶苦而寒,最能降火。”
現代醫學更進一步證明了茶葉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治療輻射傷害、殺菌消炎、抑制心腦血管疾病、抗癌防癌、消食去膩、延緩衰老等顯著療效。
酒也具有醫藥功效,中醫認為 ,“酒是水谷之精 , 其氣彪悍”,適當飲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起到溫熱機體的作用。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關于酒醫藥功效的記載并不鮮見。《黃帝內經》提出了“湯液醪醴論”,用藥酒來治療疾病;在《傷寒雜病論》一書中,使用酒的方劑多達 21 例。
在現代外科醫學中,酒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消毒、消炎、止痛、止血、活血等,這些說明了酒的醫藥功能。
茶酒的公德禮制
茶與酒都很講究公德禮制,飲茶講究茶禮和茶德,飲酒也講究酒禮和酒德。
茶圣陸羽認為茶德是飲茶人所應該具有的儉樸之美德,“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唐代劉貞亮在《茶十德》一文中進一步將““茶德”的具體內容概括為四點,即“以茶利禮仁”、“以茶可行道”、“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
到了現代,茶德內容日益豐富多樣。當代著名茶學家莊曉芳一生以身許茶、一心為茶,倡導以“廉、美、和、敬”為中心的茶德,可謂現代茶人的標準。
酒禮體現在儒家所推崇的“鄉飲酒禮”,在酒席宴會中,按照敬老尊賢的原則,一般要將尊者、老者、賢者安排在酒宴席首,并依據年高或道德標準來分配酒,這在現在的酒桌禮儀中仍有沿用。
儒家不僅講酒禮,還講酒德。
《尚書·酒誥》將儒家酒德歸納為四點:“飲惟祀(只有在敬拜時才飲酒),無彝酒(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克制大眾聚眾飲酒),禁沉湎(克制飲酒太甚)。”其精髓就是飲酒要有節制,適可而止,不可濫飲多喝。
倡導酒德,制定飲酒禮節十分必要,這也與我們一直宣揚的“適量飲酒,健康飲酒”的理念相符合。
茶文化與酒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史上交相輝映,熠熠生輝,給傳統文化增添了無窮魅力。
“豪飲天上美酒,細品人間佳茗。”大概是很多酒友們都追求的理想境界了。
說不盡的茶與酒,在這似茶般平淡的日月中,也愿你我把酒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