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仁懷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文,多項“酒政”引人注目。
從《報告》的結構與形式來看,與此前出臺的仁懷“十四五”規劃相似。但仔細對比兩個文件中的關于酒類產業的表述,在具體細節上仍有不同。《報告》更注重闡釋產業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從目標導向轉為生態導向、過程導向。
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發現,此次發布的《報告》,在酒業政策方面特點更加鮮明,即更注重產業治理、生態保護、要素保障等問題,一些治理細則也是首次公布。
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通過對《報告》的研讀,特梳理出以下關鍵點。
1. 三產結構不斷趨優
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5∶75.56∶22.94調整到2.36∶71.43∶26.21。第三產業加速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7.29%,2021年接待游客量預計達720萬人、旅游總收入達70.5億元。
此外,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73%,城市建成區常年種植有機高粱30萬畝,建成高標準有機高粱基地4.16萬畝,獲“國家高粱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稱號。
2. 環境治理取得重大進展
全市關停整治小酒企622家,完成改造提升319家。建成白酒廢水集中處理廠8座、核心產區工業廢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醬香白酒茅臺酒產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仁懷集聚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茅臺鎮傳統優勢產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相繼完成,醬香白酒產業發展規范完成制訂。
3. 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27家
全市新增各類規模以上企業127家,新增市場主體近4萬戶、累計達7.3萬戶。引進全國500強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招商引資累計完成到位資金705億元。
4. 首提“大壩醬香白酒產業配套園建設”
啟動仁懷醬香白酒產業集聚區和大壩醬香白酒產業配套園建設。實施“千企改造”技改項目40個,啟動建設醬香酒項目8個,實現地方規模以上白酒產值增長15.5%以上。
5. 建立醬香酒產業引導基金
建立醬香酒產業引導基金,強化水電氣和用地保障,妥善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創建醬香酒原料、釀造工藝和檢測技術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建成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和醬香酒原輔料研發中心。
6. 積極穩妥推進智能釀造
推進醬香白酒產業數字化提升,積極穩妥推進智能釀造。爭取設立中國(貴州)國際酒博會仁懷分會場。
7. 嚴控茅臺鎮非酒功能
嚴控茅臺鎮非酒功能,推進茅臺鎮河西、河東片區環境綜合整治。推動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保護區省級立法,對醬香白酒生產環境實施最嚴格的保護。
8. 突出酒用高粱農業主導產業地位
以酒用高粱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突出酒用高粱農業主導產業地位,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種植有機高粱30萬畝,產量達7.5萬噸。建設有機高粱基地2萬畝。新增培育遵義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農機總動力達33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45%。
9. “醬酒之心”旅游線
引進和培育涉旅入規入統企業20家以上,推出1條醬酒之心探秘游精品線和1條紅色文化研學游體驗線。豐富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區等旅游業態,創建等級旅游休閑街區2個、等級旅游民宿3家。力爭茅臺酒鎮納入5A景區創建名錄。
10. 建立釀酒用紫紅泥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機制
建立釀酒用紫紅泥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機制;打好固廢治理攻堅戰,危廢處置率達100%;全面規范收集處理白酒生產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制度,穩步提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11. 完成重點片區綜合治理試點
深入推進“四改兩建四提升”,全面完成酒企改造提升600家以上。大力推進兼并重組,按照“三個一批”要求,全面完成酒企綜合整治600家以上。完成茅臺椿樹、青草壩、蘭家灣和巖灘等片區綜合治理試點。
就在本月,《貴州省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行動方案》獲批,為深化白酒行業污染治理、建設白酒污染綜合治理體系等提供了行動指南。
近年來,貴州在赤水河流域實施了多部關于生態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去年發布的《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再到今年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的通知。
這些密集的“水政”,也對“酒政”頂層設計不斷影響。“生態綠色”必將成為貴州白酒產業發展與治理的“最大公約數”。
而仁懷作為醬酒的核心產地,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和示范意義。
可以說,經過一段高速發展期,仁懷已從簡單的產業累積1.0階段,再到資本助力蓬勃發展的2.0階段,并逐漸過渡到“存量盤整、精細管理”的3.0階段。
因此,仁懷思維和觀念的調整,一方面既是適應產區發展的需要,體現與時俱進,同時也能給其他產區帶來“先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