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該吃藥了……
如今這一網上金句,幾乎成了醬酒熱下,置身其中者的真實寫照——熱度需要持久,實力參差不齊,自然結局難料,卻誰也不想成為最后一個接盤“吃苦頭”的人。
今日有媒體報道,貴州醇董事長、總經理,枝江酒業董事長、總經理朱偉在其個人號上宣布:貴州醇完成對位于四川古藺縣的瀘州藺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藺郎酒業)的并購,為近一個月的炒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當見到朱總那句“抱歉,不是青酒!”,估計不少媒體和行業人士恨不得把自己早前言之鑿鑿的文章和講話刪個干凈。就在昨天,還有媒體總編親耳從朱總口中聽到“是的,青酒”并記錄在案。
同樣抱歉的是,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一個月來,各方媒體按照朱總的“提示”按圖索驥,為貴州青酒做足了頭條文章,從輝煌過去,到不堪回首,再到并購后的光明未來,不吝筆墨。
如今青酒古今多少事,聽來全付笑談中。
也難怪久經沙場的媒體紛紛中計,頭頂“貴州醇”的名號,并購也應起碼將貴州醬酒產區作為必選吧。盡管核心產區稀缺之風已經刮了良久,但晃點半天弄個川醬裝瓶擴大產能,終歸有些名不副實,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嗎——說好的貴州醇(純)呢?
事實上,醬酒熱持續至今,炒作概念之風已經盡顯疲態。隨著資本市場冷暖變化,投資意愿下降,加之本輪集體“闖關”的幾家企業紛紛折戟,與目標漸行漸遠。醬酒熱已轉入中場——從前期的爭搶眼球與投資,轉而爭搶產能等硬資產,而這其中的操作同樣需要穩健而行。
稀缺性,是醬酒熱的重要特征,某種意義上將醬酒的價值推向高潮,但同時合理的供求關系,也是企業把握節奏的必要工具。除了茅臺、習酒、郎酒、國臺、金沙等,醬酒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加之生產周期偏長,品牌眾多,在“有酒”與“沒酒”之間,未來競爭必然空前激烈,“躺著賺錢”的童話與中小醬酒企業無關。
產區概念,是醬酒熱的另一特征。茅臺酒的不可復制性,令風土成了醬香酒的要素。小小的茅臺鎮產能有限,目前貴州核心產區概念已經擴大到遵義甚至全省。由此也就不難理解貴州醇的作法了。
然而,業內專家表示,黔醬與川醬在口感上存在差異,愛好者也各有所好。媒體報道中,大多關注并購后,貴州醇產能疊加形成更大的規模,但日趨專業的醬酒消費者是否認可這種南橘北枳的作法呢?
也許此時妄下結論,為時尚早。
中國酒業雜志 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