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鞏星
酒,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文人雅士離不開酒, 英雄豪杰離不開酒……酒與政治,一直都有著不解之緣。在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古代社會,受政治意識形態的作用或影響,人們釀酒、飲酒的物質飲食行為往往脫離飲食活動本身的物質享受意義而向其他非飲食的政治倫理意義轉化。
不論是喝酒怡情還是借酒消愁,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酒的故事也繼續訴說著一段段歷史傳奇。歷史上,君王借酒奪取權力、鞏固地位;政治家借酒活躍氣氛、促進社交。
諸如殷朝因酒招災, 北宋趙匡胤借酒奪權, 明朝朱元璋的借酒消患,鴻門宴的以酒為政治斗爭工具,李白、杜甫等以酒為抨擊時弊的媒介,三國時劉備、北魏拓跋燾、明末李自成等以酒為攏絡人心的手段,大多貼上了政治的標簽,如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出現政治一樣,酒的社會化就必然導致酒的政治化,古代把飲酒當成、諸侯的專利,以酒來維護特權,鞏固統治。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不少歷史故事被作者描繪的栩栩如生,其中不乏酒的身影。在《三國演義》中,描寫飲酒場面達319次之多,酒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一是用酒塑造形象,二是表現人物性格,三是把酒當做政治工具。今天我們就以《三國演義》的幾個故事為例,看看三國酒文化的豐富、特色,以及弄清楚酒在古代政治中有著多大的作用。
鴻門宴——酒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
鴻門宴被無數政治軍事人物借鑒,《三國演義》里類似于“鴻門宴”的宴會不再少數。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張良向劉邦分析,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說愿讓項羽稱關中王。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于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
鴻門宴是劉邦項羽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最高級別領導人舉行的宴會,酒是古人際交往間的調節劑,因而酒是“鴻門宴”中的飲食主角。在這場充滿刀光劍影的政治斗爭的飯局上,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調節和緩沖作用。
劉邦向項伯示好時用的是奉卮酒為壽的方式,項羽聽了項伯和劉邦的辯護之言后,也用“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的方式來增加宴會的氣氛,當面對高大勇猛的樊噲時,項羽則以賜酒的作法來傳達欽佩之情,宴會上劉邦想溜走避禍,張良亦是以“沛公不勝杯杓”為托辭,給劉邦找到了逃跑的借口。總之,在鴻門宴上,酒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連接起各個事件,展現出兩千多年前那一幕幕驚心動魄飯局上的生動而真實的場景。
漢高祖醉斬白蛇——以酒壯膽,借醉酒之態展英雄本色
漢高祖劉邦在沒當皇帝之前,一天夜里,他被一條大白蛇擋住了去路。正好當晚劉邦喝了一整壇的白酒,就借著酒意斬殺了擋路的白蛇。后來有人看到一個老婦人在斬殺白蛇的地方哭泣,問其原因,老婦人說:我兒子白帝子被赤帝子斬殺了。聽到這話,令人嘖嘖稱奇,后來劉邦聽到這個故事感到非常的自豪,因此也就流傳下來了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酒無疑是劉邦的壯膽工具,醉酒的狀態同時也令故事增添了幾分傳奇性,因為狀態的不清醒,更像是劉邦冥冥中注定斬殺白蛇,更令人信服,也為其后來起義當上君王的命運埋下伏筆。
“酒壯英雄膽,酒助英雄興”,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也造就了一個個英雄好漢。無論是古時還是現代,酒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壯膽之物,古人征戰前,現代人表白前,不少都會“一口干”一杯烈酒來讓自己更熱血大膽。
煮酒論英雄——用酒令人放下戒備,以酒局試人
劉備歸附曹操后,每日在院里種菜,韜光養晦,以便伺機而動。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到小亭青梅煮酒,這一場酒局可謂風起云涌,暗潮跌宕。
席間曹操一再試探,大談做英雄攻略,劉備卻裝糊涂,以袁術、袁紹等“匹夫”墊背。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意思是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
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筷子不知不覺掉在地下,正巧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此次酒局借酒為名來玩政治手腕,堪稱雙龍聚會。曹操借酒局來試探劉備,一是令其放下些許戒備,二是表明自己對對方的尊重,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杰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除了這幾個經典故事,在群英會蔣干中計、桃園三結義和翼德醉酒枉送性命等故事中,酒的作用也都不可小覷。
酒文化在中國千百年來相沿不衰的原因,不僅是帶給人們以口欲的滿足,而且還具備很多其他的社會功能,尤其在政治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