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先人自從發明了制陶術后,陶制酒器也應運而生,陶器是最早出現的酒器,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實踐中對物質的不斷觀察,對自然規律的不斷發現和運用的結果。
陶器是最早的酒器,從新石器時代和夏代一直流行到商代,商代后期便退居次要位置,但始終未曾絕跡。在新石器時代,陶酒器已打上階級的烙印,成為不同階級、不同身份的象征。那個時期,有酒器的大都是富有的權貴,在這些人的墓中,往往隨葬酒禮器。在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大墓中,均葬有精美的陶質酒器,這些陶制品即使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珍貴的工藝品。
陶酒器的文化影響
考古發現,最早的陶酒器出現在大汶口時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
陶酒器是陶土燒制的酒器,以鬶、盉、杯、壺、罍、爵為代表。陶鬶,流行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之際。高柄陶杯,從五千多年前流行到夏代早期。陶觚從五千多年前流行到商代晚期。陶爵主要流行于夏、商時期。此外,新石器時代較常見的陶酒器還有尊、罍、壺、瓶等。
陶酒器在中國大量出現,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文化的發展,同時也造就出獨樹一幟的華夏酒器文化。陶酒器自問世就與藝術完美結合,無論從用料、造型還是裝飾、美工,都非常講究。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了肖形酒器,如鷹形陶尊、豬形陶盉、狗形陶觚、人形陶瓶、魚形陶壺、鳥形陶壺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陶酒器具有可靠的史料價值。據文獻記載,商代有個孤竹國,其都城在今河北戶龍縣一帶。商代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互相謙讓王位,雙雙辭別家鄉投奔周文王。后來因勸阻武王伐紂未遂,兄弟二人隱入首陽山中。在遼寧喀左縣北洞村出土的商代晚期銅罍上,銘文赫然是“孤竹”二字,證明商代確有孤竹國。
從陶酒器,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可以體現華夏酒文化的源遠流長,自華夏祖先有陶至今,陶酒器出土的數量之多,酒器類型之豐富,制作工藝之精湛,酒器文化內涵之深遠,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認識中國從陶器開始,中國走向世界也是從陶器開始。
考古發現的陶酒器
1953年首次發現于陜西西安市半坡村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仰韶文化的代表酒器,以卷唇盆和圓底的盆、缽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腹尖底瓶為典型器物,造型比較簡約。
出土于山東省膠州市三里河遺址的黑陶罍是山東龍山文化的代表,里外皆黑,器腹皆經拋光,亮可照人,俗稱“黑又亮”陶器。這件黑陶器制作精致,造型優美,是黃河下游龍山文化中的精品。
陜西寶雞北首嶺遺址的“水鳥啄魚蒜頭壺”,稱得上是陶酒器中的佼佼者。該壺口呈花苞狀,并繪有黑彩花瓣圖案。在肩腹部用黑彩繪一組寓意深刻的水鳥啄魚圖,構圖線條簡練,而形態逼真。一只水鳥用嘴緊叼一條大魚尾巴,大魚身體扭曲,昂首張望,呈負痛難忍、欲逃不得之痛苦狀,此陶酒器堪稱華夏酒器文化的精品。
位于距陜西西鳳酒廠僅幾十里的眉縣楊家村的一組古樸的陶酒器,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早期偏晚的遺物,是中國目前最古老的酒器,有五只小酒杯、四只高腳杯及一只酒葫蘆。據考古專家鑒定后確認,這批古陶酒器至少有六千年的歷史,堪稱中華酒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