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了一篇學習貴州醇的稿子,有幾個朋友就私信說為啥不說學習茅臺?
過去的一個月時間里,我就夸了兩家,一個是釣魚臺,一個是貴州醇。學習釣魚臺我寫了三點,酒體分級、商標保護、渠道開發。學習貴州醇我寫了一點,品牌宣傳。
如果兩者結合在一起學習就可以了。
至于學習茅臺,我真是不太建議。茅臺太遙遠了,茅臺的成就不是能學來的,茅臺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今天就是累死一火車牛,也不會再造一個茅臺。所以為什么要學茅臺呢?
而且盡管很多發展中企業都在喊著學習茅臺,可事實上他們真正在做的都是“去茅臺化”,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防火墻,主動與茅臺進行競爭區分,這其中不僅包括產品差別、口感區分還包括品牌營銷定位差別,因為大家其實都知道,茅臺的發展歷程根本不可模仿。
現在的醬香酒企業,只能在熱潮之下探索適合當下消費情況和企業實際的發展路徑。
但是學習釣魚臺與貴州醇則不同,我們可以把他們當成兩家趕在風口起飛的企業,把他們視為本輪醬香酒熱潮下與貴州其他品牌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企業來看待。
那為啥要學習貴州醇的品牌宣傳呢?
第一,不好好做品牌的企業靠不住
一家企業如果把重心放在了模仿別人的包裝和不斷擴大招商團隊,而對自己的品牌力毫無作為,我們基本可以判斷為在渾水摸魚。
很多企業目前的品牌傳播僅限于在媒體上投放招商廣告,而沒有針對消費者的文化宣傳,說白了這樣的企業基本可以視為急于收割經銷商。
因為系統化的品牌宣傳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而招商廣告則是一個快速見效的手段。
無論什么產品,離開了品牌支撐,啥也不是,酒香更怕巷子深,無論你怎么說自己的產品與飛天茅臺口感一致,也賣不上飛天的價格,因為飛天茅臺價值的核心在品牌溢價,不在產品本身。
尤其對于中高端產品來說,社交屬性下的面子與里子都重要,面子靠什么?當然是品牌,是消費口碑,而口碑也是需要放大宣傳的。
王婆沒讀過書都知道賣瓜得自賣自夸,何況現代化的企業呢?
第二,蹭風口的品牌靠不住
蹭蹭是渣男的絕技,“我就蹭蹭不進去”已經成了千古絕唱了。
很多企業在做產品的時候也是秉承著這樣的邏輯,“我就蹭蹭不進去”。風口來了蹭一蹭,找個代工廠,出個品牌開始招商,生產十箱酒,招商賣出兩箱可能成本就收回了。風口散了,撒腿就跑,反正也沒有重資產,除了招商團隊和包材,基本沒什么投入。
所以能看到市場上一些品牌同質化產品非常多,除了包裝不一樣(大多數還是在抄襲茅臺、釣魚臺),價格基本都一樣,看似進行了區分,其實瓜瓤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意義。
這種品牌基本就是蹭蹭就跑,主動勾引但不負責,只生孩子不養孩子,最后負擔都拋給了經銷商。
第三,只會抄襲的產品靠不住
抄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名稱,二是包裝,三是概念。
如果你發現一個品牌從名稱到包裝都是抄襲,基本也就沒什么做的必要了。
這相當于生個孩子既不好好取名,也不好好撫養,天天讓孩子在大街上乞討賣藝翻跟頭,還要打上影視明星的標簽,這就不合情理了。
做一款產品,連最起碼的包裝都不上心,歸根到底還是個山寨貨,只不過白酒行業現在基本都是七大姑八大姨親戚朋友聯系在一起,大家不好意思撕破臉,不然真有哪天打起官司來了,抄襲包裝賺的那點酒,還不夠賠償的。
第四,高管都不上心那就算了吧
不管多大個公司,總有些高管特別拿自己當回事,不就是個賣酒的么?跟菜市場賣土豆有啥區別?菜市場老板可真是天天賣力地叫賣,“大哥買點啥菜?”
江西有一個酒廠,叫蓮塘高粱酒,老板是個老男人,既沒有顏值也沒有口才,但是堅持在抖音上直播賣酒,幾乎每天晚上熬到十一點多。
雖然賣的一點兒也不便宜,絲毫不像一般的網紅帶貨只會打價格戰,而且觀看數量不多,但是老人家幾乎每天都堅持直播帶貨,天天自賣自夸,我都快忍不住想買了。
這種精神真是令人感動。
貴州醇的朱偉也是,每天堅持自賣自夸,夸著夸著品牌就起來了。一個企業高管不熱衷唱歌、打牌、泡夜總會、當榜一大哥,也不端著架子發點游山玩水炫富的內容,都有點不合情理。
不過,要是貴州醇的全體員工和經銷商都聯動起來,每天從不同的角度去夸貴州醇,根據今日頭條和抖音的算法推送邏輯,很快全國喝酒的人都會看到他們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