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對于中國白酒市場,外資長期以來一直想“分一杯羹”,還動了“搶占”的念頭
中國白酒市場是“肥肉”還是“硬骨頭”?繼續看下去,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硬氣”的中國酒企
早在1995年,美國白富門公司前亞洲總經理白佳士就調查了中國幾乎所有的著名酒莊,并對與古井貢酒公司的合作表達了強烈的期望,但公司老板果斷拒絕了!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也表達了加入五糧液股東的愿望,但也遭到了斷然拒絕!
此外,許多好酒企出于各種原因也拒絕了外國投資。
當然,在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服裝、消費品、食品等行業的許多企業都擁有外資股份。為了讓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市場的根本目的,一些國內名酒企業引進了外資,但實際控制權不會交給外國人!
外國投資者表示,他們“很糾結”
也是近年來,很多外國投資者也發現,中國白酒市場并不是那么容易“搶占”的,國內專家甚至直言:這塊“硬骨頭”,怕他嚼不動
一向“驕傲自大”的外資能感到“膽怯”,足以證明中國白酒市場的強大。原因主要可分為三點:
第一,外資“看不懂”中國白酒
外國人對我國白酒的定義是“辛辣、刺激、提神”,他們習慣于喝低度酒精(如伏特加,最高度數為60度,通常為40度)、啤酒、葡萄酒,所以對此非常困惑。換句話說,許多外國公司不明白中國人喝白酒是為了什么。那就是,不了解中國人的需求,如何啃下國產白酒這塊“硬骨頭”?
第二,即使“坑得動”,也難以“消化”
你知道中國白酒的歷史有多長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至少有2000年!漢代海昏侯墓中發現的酒壺提供了有力證據,釀酒技術距今已有9000多年的歷史(賈湖文化時期)。
各種關于白酒文化的詩歌和書籍琳瑯滿目,也能說明中國人對白酒的喜愛絕對不亞于外國人對白蘭地和威士忌的喜愛。
在兩種不同酒文化的碰撞下,外國投資也非常苦惱,到底是采用他們的生產和管理模式,還是采用中國的模式。對于踏入中國白酒市場,他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第三,“利潤至上”的投資,困難重重
歸根結底,外資對中國白酒市場的投資之所以持續受阻,根本原因在于“利益起點”。
畢竟,對于商人來說,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但在國內酒業的大力整頓下,要求本土酒企將產品質量放在首位。
其中貴州遵義生產的珍酒、杏花村的汾酒、貴定酒廠的春門老酒陳壇10等,都在為生產人們的“放心酒”而不斷努力。
其中產自貴定酒廠的春門老酒陳壇10,釀造原料都是精選過后的紅纓子糯高粱,采用的工藝更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大曲坤沙釀酒之法,初次成酒之后還要經過至少10年陳放。
出廠的白酒更是能收到眾多國人的一致好評:此酒中段有水果和燒焦的香氣,非常突出,入口香甜,細品跟老湯一樣,口感豐富,層次分明,喝完后留下的余香在唇齒間,讓人十分享受。
當地酒企必須做到這樣,更不用說外商投資的酒企了?要求肯定更嚴格,所以你會發現外國公司很難投資中國白酒行業。
你怎么看?歡迎到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