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聊了聊獺祭的全系列酒款,他最大的賣點就是全系酒款都是大吟釀。
有些人喝清酒也是非大吟釀不喝,他們說“要喝就喝最好的”。
這引出來了另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只有大吟釀才是好的清酒嗎?
很多人可能有個模模糊糊的概念,覺得似乎不是這樣,但又覺得這個說法好像也有那么一點道理。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討論這個話題。
大吟釀是什么?
在討論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吟釀。
說到大吟釀,那就不得不提「精米步合」這個概念,這是影響清酒口味最大的因素。其余的因素當然也有影響,但都不如「精米步合」大。要說的話,就像葡萄品種之于葡萄酒一樣。
清酒的原料是大米,「精米步合」是日本人的說法——指一顆大米打磨后還剩下多少比例。
將稻谷去殼后,完全不打磨的話就是棕色的玄米,此時「精米步合」是100%(稻谷去殼不算精米步合的一部分)。
隨著打磨,米粒會逐漸露出里面的白米,「精米步合」的數字也會隨之下降。如果精米步合是70%,那就是說這顆米最外層的30%都被磨掉了,只剩下70%用來釀酒。
「精米步合」對風格的影響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清酒都以「精米步合」比例來確定酒的類型(還要輔以其它釀造技術上的要求,不過這次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
而大吟釀就是精米步合低于50%的酒,即至少要超過50%的米都被研磨掉。
再根據釀成酒后添不添加酒精,清酒可以被分成以下等級:
可以看到,大吟釀是清酒分級里的“最高等級”。
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大吟釀就代表了好清酒的重要原因。
世界最低精米步合清酒——零響 精米步合僅有0.9%,四舍五入寫作0%
大吟釀和其它清酒味道都有什么特點
「精米步合」的不同,再加上一些釀造方法上的區別(比如吟釀系會刻意放慢發酵速度),造就了不同清酒類型的不同風味。
高精米步合代表作——新政涅槃龜精米步合高達96%
「精米步合」率會造就風味的不同,是因為一粒米從外到內并不是一個成分均勻的個體。隨著磨米,事實上是在用“不同的原料”釀酒。
米粒外層(尤其是棕色的部分),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而內部的部分,則幾乎是純淀粉。這也是很多人說吃未過分打磨的玄米更有營養的原因。
米粒外層的豐富營養物質會給清酒提供更濃郁的風味,尤其是鮮味(即umami,味精的味道)和米本身的風味。因為內含物質較多,釀出來的酒也會很飽滿厚重。
相反,高精米的吟釀系因為材料更加“干凈”,隨著「精米步合」率降低,酒則出落的越來越纖細柔美,酒體也更純凈透明,風味上因為低溫發酵,則會產生很多的果味和花香。
水平好的清酒一定是大吟釀嗎?
只有大吟釀才是好的清酒嗎?
換言之,大吟釀的纖細、純凈、果味、花香就比低精米酒的濃郁、飽滿、米味,鮮味要更勝一籌嗎?那我們就得來看看怎么樣來判斷一瓶清酒好不好了。
判斷一瓶酒好不好是個復雜而且難以言說的工作,涉及很多微妙的感受,有時候無法用寫下來的機械標準。
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紙上“機械”的標準是如何對酒質進行判斷,我們這里選用WSET的清酒評判體系。
WSET從5方面對清酒的水平進行判斷,分別是:
平衡性(Balance)香氣濃度(Intensity)復雜度 或 純凈度 (Complexity or purity)回味長度 (Length)典型性(Typicality)
我們一樣一樣來看
平衡性(Balance)
指一款酒各個元素之間是否相互和諧。毫無疑問,大吟釀和純米酒都可以很平衡。只是大吟釀是在纖細的一端平衡,純米酒是在飽滿的一端平衡。
香氣濃度(Intensity)
過于寡淡(即香氣濃度過低)的酒顯然不會是好酒。但香氣到了一定的濃度后,是否更濃就和酒的質量無關了,這些香氣是否令人愉悅,能否平衡其它的元素更為重要。大吟釀的香氣濃度一般會弱于純米酒/本釀造,和大吟釀纖細的酒體相對應。
復雜度 或 純凈度 (Complexity or purity)
這是難以同時實現的兩個元素,純米酒/本釀造通常會風味更豐富,而大吟釀則會以純凈度攝人。現在也有些水平出色的酒廠,可以同時實現這兩個元素——純米酒也可以做的很干凈,大吟釀也可以釀得香氣豐富。
回味長度 (Length)
在葡萄酒品鑒中,悠長的回味是最佳的。
而在清酒的品鑒中,悠長的回味和迅捷而干凈的收尾都會被欣賞。而那種不長不短但顯得拖拖拉拉,或者有不愉快風味的回味則會減分。
通常來說,濃郁的酒回味會長,而大吟釀那種纖細的酒會有干凈迅捷的收尾。
典型性(Typicality)
通俗一點說就是——純米酒要像純米酒,大吟釀要像大吟釀。可能有人會覺得把A東西做成像B是很厲害的事情,但仔細想想就會意識到這么做是舍本逐末。
通過酒質評判標準的這5點來看,似乎,大吟釀并沒有勝出純米酒/本釀造的地方。
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水平的酒。
可能有些人還是覺得不對勁,“可是我就是覺得大吟釀喝起來更好更高檔啊”。而且大吟釀比其它類型的清酒也要昂貴許多,難道貴的不就是好的?
這就必須要提到審美問題了。
大吟釀更好是一種精英主義式的審美。這些人傾向于認為更纖細純凈的酒體,充滿花香和果香的清酒是“更高檔“的存在,畢竟喝起來可比濃厚的純米酒優雅多了,帶給他們精神性的享受也更多。
而這個世界的話語權很多時候掌握在這些人手上(這其中包括很多酒評家)。
生活中處處可見類似的例子。Fine dining比路邊的小吃攤更好;高潔的梅花比艷麗的桃花更受人尊敬;同樣,這些人也認為大吟釀比純米酒更佳。
事實上是,通過客觀的評判標準進行判斷后,它們僅僅是兩個風格不一樣的東西,并無高下之分。
至于大吟釀的昂貴,更多是因為大吟釀的成本本身就高出許多,因為磨掉的米更多。再加之,許多酒廠希望給品牌一個高端的形象,買大吟釀的人也對價格不那么敏感,于是酒廠就將大吟釀的價格定的恨天高。但這都和酒本身的水平并沒有太大關系。
所以,只有大吟釀才是好的清酒嗎?
當然不是。
文 | 陳知人圖片來源于網絡? 知味葡萄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