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國人記憶。
人生最大之痛,不是錢財的失去,不是冷暖的無依,是失去生命,失去自己朝夕相處、至親至愛的親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因重大災難而失去我們的同胞,同樣如親人的離去,每一位感同身受的人們,無所不在牽掛著、揪心著。因為我們一起感同身受,一同經歷著刻骨銘心日子。
八年前的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的特大事件,經歷過的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多人受傷。瞬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四處殘壁,是為國殤。廢墟之上,傳遞著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敬禮娃娃、小英雄林浩、吊瓶男孩、可樂男孩……至今還記憶猶新。
在這個無法忘懷、到了年祭的日子,向堅強和重生致敬,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自豪。國家災難面前,同樣看到了世界愛好和平善良的人民的友誼。中國的不倒精神,民族的凝聚力另世界敬畏,好評如潮。
美國:團結和愛國浪潮席卷中國在這次地震中,中國人民展現出了深深的同情心,他們是一個團結的民族,緊緊聯合在一起。
俄新社:中國,挺住!汶川地震讓半個亞洲震動,讓整個世界震驚。中國經歷的磨難太多,但從沒在磨難中倒下。面臨災難,中國展現出堅韌與頑強,珍視生命,中國贏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贊揚。
西班牙《世界報》:正是這些志愿者、戰士和救援人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把這個已經無數次遭受過外來入侵和各種災難的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從廢墟中拯救過來。
《日本經濟新聞》:在天安門廣場,默哀完畢后,人們列隊高呼“中國加油!”等口號,顯示出愛國主義高漲。
災后重建,眾心歸一,各界傾力支援、傾情相助,枯木重發新芽。滿目瘡痍的土地舊貌換新顏,展現災后重生、重建跨越生動圖景。展示人民自強奮進、頑強拼搏不屈意志。
作為新聞人、四川人,我在5.12地震期間,到了德陽東汽、什邡市紅白鎮重災區現場,采訪報道了災情發生后,第一支到達災區的部隊官兵指戰員,還隨同北京的志愿者運送救助物資到災區什邡紅白鎮,隨行們一個通宵沒有合眼,也不覺疲憊。
近年來我也多次重返途經汶川、映秀遺址,以及紅白鎮災后的土地,看到的是產業發展、交通改善、安居優越的日新月異變化。曾經傷痛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祝福四川,祝福中國,祝福天下人。懷揣著愛一切就能改變!
災情發生,我在現場!
當時刊發于《國防時報》的災區采訪頭條報道:
14:40分:吹響奔赴震區集結號
——成都軍區78186部隊抗震救災紀實 記者 葉青
5.12汶川大地震已過去1個多月了,卻仍難忘在抗震救災中那可歌可泣的一幕幕。特別是戰斗在抗震救災最前沿的中國軍隊,他們用自己的身軀筑建成綠色的屏障,用沾滿泥土和鮮血的雙手,拯救一個個廢墟中的生命。本文所記錄的這支部隊是這次大地震中第一支到達震區的人民軍隊,他們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快速應急能力,彰顯出中國軍人的英雄本色,讓我們記住他們。 ——題記17:10分抵達都江堰,拉開了人民軍隊全面抗震救災的帷幕……
5月12日,成都軍區78186部隊官兵仍和往常一樣,在基地投入正常的軍事訓練。14:28分,強烈的震感打破了往日的寧靜。該部隊政委馬崇良作為軍人的直覺,馬上意識到如此巨烈的動感一定是周邊某地發生了大地震。
因通訊信息瞬間不暢,馬崇良政委一邊派人請示上級,一邊立即派人四處打聽消息。緊接著傅世佩司令員指令:部隊全體官兵立即進入一級戰備。14:40分,僅離地震發生10多分鐘,該部隊吹響了抗震救災的集結號。
懷遠中學校舍垮塌……
都江堰受災嚴重,已是一片廢墟……
地震災情消息不斷傳來。災情就是命令。該部隊迅速行動,緊急成立了以劉慶太大隊長、馬崇良政委、各處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抗震救災指揮部,并作出相應布署,馬崇良政委作出簡短的戰前動員,要求官兵做好戰前準備。
16:10左右,該部隊第一批191名官兵和8臺車輛出發,火速奔赴都江堰……
現場救援,不顧生死,全體官兵投入戰斗,救出生還者79名
5月12日17:20分左右,該部隊抵達都江堰。
馬崇良政委、劉慶太大隊長率領191名官兵抵達都江堰時,所有官兵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到處是斷垣殘瓦,到處是驚恐中四處逃亡的人群,哀哭聲響成一片……突然,20多個受災群眾跑到部隊官兵面前,緊緊抓住馬崇良政委的雙手不放,用顫抖的聲音說:“快救救我的孩子”“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切,馬崇良政委和劉慶太大隊長容不得多想,迅速將部隊分成幾支抗震救災突擊隊,在最嚴重的受災區域都江堰中醫院、新建小學、中國銀行等20余處展開救援。戰士們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直奔廢墟中尋找著每一個生命。
該部隊在都江堰片區的救援中,共救出幸存者79名,挖掘、掩埋、消毒尸體346具。挖掘、移交現金3萬余元,挖掘、移交手機和房產證等貴重物品200多件,轉移群眾800多人,醫治受災群眾600多人,轉運大米、藥品、水電器材等救災物資60多噸。
記者于6月14日來到綿竹市新市鎮,再次采訪駐扎在此的成都軍區78186部隊時,馬崇良政委對記者說,地震發生后,我們是最早趕到災區的第一支成建制部隊。當天14:28分發生地震后,我們14:40分全隊官兵緊急集合,主即展開救災的前期準備,16:10分火速出發前往都江堰災區,17:10分左右到達都江堰后,立即進行施救。
因事件發生緊急,救人要緊,我們出發時也沒有時間去顧及帶上充足的干糧、水等食品,大家一晚上都沒有合眼,也沒有喝水吃飯,一直在緊張的救援中,兩天后才吃上熱飯。盡管如此,我們的戰士們仍忘我地全力投入搶救生命的戰斗中。我們沒有專用工具,只能用手刨,用鐵鍬、鐵鏟清理廢墟。5月12號晚上9點左右,武警消防官兵陸續趕來,戰士們當時在廢墟上救出生還者后,馬上叫單架!單架!然后傳遞給隨后的武警官兵,再轉送醫院救治。
5月13日,該部隊第二批34名官兵于凌晨5時30分趕到綿竹市九龍鎮和漢旺鎮展開救援。
在綿竹受災區,該部隊在綿竹九龍鎮小學倒塌廢墟中挖掘出學生尸體100余具,在漢旺鎮東方氣輪機廠挖掘出尸體90余具,在一倒塌網吧中挖掘出尸體15具,在東汽小學藍球場尸體集中認領點,搬運、消毒尸體100余具,最大限度地搶救人民生命和財產。響應“進村入戶”號召,奪取第二戰役勝利劉慶太大隊長告訴記者說,5月22日前是抗震救災第一戰役,主要是搶救廢墟中的生還者,以救人為重,我們部隊5月12日到達都江堰后,直到6月6日才撤出都江堰,也留下了80名戰士,主要做物資轉運、受災群眾安護、疏通交通工作,群眾舍不得我們走,我們在他們就安心、踏實。
現該部隊已進入了抗震救災的第二戰役就是“進村入戶”。主要是動員群眾自救,開展助民愛民勞動,協助當地政府和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在組成的各個工作隊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扛上一面紅旗,扎根一個村落,幫助一家農戶,搭建一頂帳蓬,搶救一畝糧田。部隊官兵率先到都江堰玉堂鎮、幸福鎮、浦陽鎮等災區,“進村入戶工作隊”挨家挨戶宣傳黨中央政策及防余震知識,組織村民自救互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鳳鳴村受災群眾傅學秋老大爺執意要送錦旗給部隊以示感謝,官兵們說,你就用紙寫一個吧,于是傅大爺就送出了這面特殊的“紙錦旗”。
6月6日,該部隊從都江堰災區撤出。
災區發生,我在現場!
進駐綿竹市新市鎮后,174名官兵先后在石房村、金蘭村、蒲泉村、長寧村等展開拆除危房、清理廢墟、運送物質、為廣大村民耕種收割、協助政府做好穩定工作。
英雄群像:更多的母親就在我們腳下的廢墟中,讓我的利爪更快些吧
該部隊官兵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堅持的作風,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最大限度地搶救群眾生命。
該部隊王濤,在都江堰中醫院救援中,第一個沖進廢墟和全班戰士急速清理石塊,十多分鐘后,一個個遇難者遺體被抬出,當看到一個母親用雙臂和右腿緊緊把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護在懷里后,他激動地喊到:“更多的母親就在我們腳下的廢墟中,讓我的利爪更快些吧!”戰士們聽到王濤的喊話,倍受鼓舞,救援速度更快了。當聽到一老鄉喊,這邊房里有人呼救時,王濤立即和戰士們趕去,發現被困群眾被磚塊和鋼筋堵死,王濤帶領全班戰士用手趴,用鐵錘敲,通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在傾斜的水泥墻上掏出一個人能進去的小洞,王濤鉆進去,幾進幾出,先后救出4名生還者。
該部隊劉恒,在觀鳳樓小區營救中,面對傾斜的五樓和三樓把四層擠成不到30厘米的一條縫,整座大樓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他用繩子把自己吊住,從夾縫中爬向被困者。在一次余震中,困樓梯垮塌直接把他從五樓摔到三樓,在腰部劃傷,膝蓋淤腫的情況下,仍堅持搶救幸存者,九進九出,救出5名被困群眾。
該部隊在救援中的英雄太多太多,如羅占杰在都江堰重災點中國銀行營救被困群眾時,爬進廢墟,砸開防彈玻璃救出3名幸存者;地震發生當日,鐘凱正在石家莊學習,得知四川地震后第一時間歸隊,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第一線;王亮家里房屋受災,外婆重傷,仍堅守在第一線;后勤司機魯春林,起早貪黑,為部隊送物資、送飯菜,每天開車六進六出都江堰;還有楊濤、雷平、魏迎龍、楊映明、袁益能……
部隊強有力的戰斗力,源自于日常千錘百煉
這支部隊主要承擔培訓任務,很多戰士都是新兵十八九歲,獨生子女較多,然而這批8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戰士們,在這次特大自然災害面前,臨危不懼、毫不退縮,部隊領導身先士卒,自始至終戰斗在抗震救災最前沿。部隊作為第一支在災情發生后,短短幾個小時趕到災區的救援部隊,其神速的應急能力令人驚嘆。
馬崇良政委對記者說,我們部隊日常就注重消防、應急突發事件的演練,力求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但還做得不夠好,我們如果日常做得充分一些,會在這次災難中救出更多的生命。我們是人民的軍隊,應當義不容辭沖鋒在前,看到這么多生命被埋在廢墟中,我們沒有考慮個人得失安危,把受災群眾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一樣,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去營救,我們的付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作為軍人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