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在2015年4月播送的電視劇《鬼之酒·奇跡釀酒人》講述了石川縣一家虛構的清酒廠——相樂酒造從瀕臨倒閉到起死回生的故事:在東京做金領的相樂修一在短時間經歷了公司人事斗爭失敗、母親去世、離婚的三重打擊,中年危機爆發,干脆辭職回鄉繼承破敗的家族酒廠;另一邊,為了釀出好酒而六親不認的“惡鬼”釀酒師鷲尾勇作,因與新老板意見不合,帶著未能釀出“理想之酒”的遺憾離開自己服務了數十年的酒廠。
為了拯救家族酒莊,相樂修一不惜三顧茅廬,請鷲尾勇作出山釀酒;他們又招聘了幾個各自有著悲傷故事的工匠一起工作,經歷各種波折,終于釀出了美酒,讓小酒廠煥發生機。結局并不十分完美,但讓人欣慰的是,幾個釀酒人都得到了各自的救贖,相比他們最后釀出的那款略有缺陷的純米大吟釀,可能這才是真正突破了宿命的“奇跡”吧。
在我看來,雖然釀酒師和酒廠當家兩人的故事都足夠感人,但這出短劇的主角,毫無疑問是“清酒”本身。不僅整個清酒的釀造過程都在劇中有所體現,劇中人的行動和對白也在側面反映了很多清酒的傳統、故事和習俗,且看主頁君結合劇情,為你從頭道來。
還沒看此劇又不希望被劇透的同學,在這里打住吧,打開你的瀏覽器,在隨便一個搜索引擎輸入“鬼之酒”,可以找到一打在線觀看或下載的網站,先把劇看完再回來看文。這出劇共三集,每集不到50分鐘,加起來2小時多點,也就一部電影的時間。
沒看過此劇也不太影響閱讀此文。
愛好者是清酒行業的未來
相樂修一在父母雙亡以后,本打算賣掉家里的酒坊以償還銀行貸款,連中介都找來了,兩人在點算酒坊物資時,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一如日本的其它傳統產業,清酒廠都是家族企業,很多酒廠都是這樣幾代乃至十幾、二十幾代地傳承;而不僅酒廠,連杜氏(即總釀酒師)這個職業也常見到世家式繼承的。
直到上世紀70年代開始,清酒業產生劇變,一方面,大量進口酒進入日本,輕易搶奪了彼時普遍品質低下的清酒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城市化速度急劇加快致使農村人口流失,許多原本扎根于偏遠鄉土、供應本地市場的酒廠失去客源,自然倒閉;還有一些酒廠子弟在這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成長,向往在大都市生活,老一代廠主逝世以后無人繼承,也只好關廠。——比如本劇的主角相樂修一,雖生于酒廠,理想卻是去東京做白領。這是個普遍現象,主頁君在現實中認識的清酒企業,也有家族一線單傳的,老板已經五十多歲,獨子卻在大城市做律師、不愿回來接手酒廠,讓老人家兩頭為難。
于是從1970年代到現在,日本的清酒廠倒閉近半,市場份額急劇下降。但有危也有機,清酒業也救亡圖存,幾十年里改進技術、投資設備,催生了一大批品質優異的好酒,重新奪回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如劇中的酒廠買賣中介所說,很多對清酒有熱情的愛好者也正在進入這個行業——雖然釀酒歸根到底是一門生意,但一個愛好者釀的酒,起碼在品味上更有保證。
或許在以后,主頁君有經濟實力了,也會盤下一個小酒廠來釀造“飲家Drinkers”牌清酒呢!
清酒杯的講究
劇組對清酒的了解相當透徹,所有布景、道具的細節都非常講究,光是喝清酒的杯子,在不同的場合里就變換了好幾次,每次都可見其用心。
比如,老杜氏鷲尾勇作從服務了30多年的酒廠退休回家,妻子早已準備好歡迎宴,并為他倒上一杯清酒,用的是這樣的酒杯:
和居酒屋常見的直立型小酒杯(也稱豬口)不一樣,杜氏平常喝酒用的是敞口的小酒盞,寬徑淺底,形狀有點像喇叭頭,是非常傳統的酒器,也比較容易讓酒香散逸。可見用杯者是個老派的人。
而在做專業及比賽評判的品酒時,鷲尾勇作改用了這種杯體直立的純白色瓷杯,而且杯底有藍色花紋。
杯底的顏色搭配是為了讓行家更好地觀察酒的顏色以判斷其過濾及熟成情況。但這種杯的缺點是聞香效果一般,直立的杯身無法聚攏酒香,聞香通常只能聞到這款酒最明顯的氣息,而很難去感受它的復雜和變化度。
當然,此類型的杯子也可以做得不那么正規和死板的,比如主頁君私藏的這幾個:
然后,回到劇中,相樂修一到最后拿自己釀好的酒去找前妻,用的酒杯則是下面這個漂亮的玻璃杯。
這是以日本特有的玻璃工藝生產的,是“薩摩切子”還是“江戶切子”我也不太清楚,希望有懂行的朋友來指教一下,反正工藝難度相當高,價格也貴得沒影兒,動輒三兩千人民幣一個。相樂修一是銀行業金領,生活方式相當洋氣,開名車、聽黑膠唱片、喝名莊葡萄酒,用來喝清酒的玻璃杯也很有品。而且這種杯型在聞香方面也比直立杯身的酒杯要好。
但是最后,主頁君需要再強調:喝清酒,最好的杯具就是葡萄酒杯,尺寸小一點沒所謂,但一定得是寬肚、窄口的杯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聚攏酒的香氣,并讓飲家感受其細膩的變化。
上圖左邊是酒杯品牌Riedel的大吟釀杯,右邊則是我在香港清酒吧Ginn看到的吟釀酒杯,尺寸各有不同,但杯型是大致一樣的。這就是讓你最大限度享受清酒的酒杯。
清酒業的性別歧視
日本清酒業有男尊女卑的傳統。在古時,女性甚至被認為是不潔之人,不被允許進入釀酒工作間,所有家族酒廠更是傳男不傳女。這種情況在明治維新后才逐漸改觀,但性別歧視仍然普遍存在:在1000多家清酒廠中,女性杜氏不超過10個,女釀酒師也非常少。
在劇中,相樂酒造的其中一個匠人是侍酒師出身的女孩清水真衣加。雖然她被允許進入釀酒間工作,但到了制米曲這關鍵一步,工作移師到30多度高溫的曲室中進行,所以男子都要赤著上身工作,清水也想進去,卻被老派的杜氏冷冷地制止。
但是機智的女孩預先準備了泳衣,而老杜氏苦于無人可用,也就只好默許了。
但是冬天釀酒的時節,釀酒工坊里氣溫不足5攝氏度,曲室卻高達30多度,釀酒師們進進出出,很容易著涼,清水真衣加也因此發燒了。但她卻說:
可見傳統桎梏之深。
正因為這樣的背景,女性做杜氏且又釀出了好酒的,就容易弄個大新聞了。比如現實中,廣島縣的“今田酒造”,因為老廠主的兒子從醫,只好把酒廠傳給女兒今田美穗。沒想到這女兒真夠爭氣,連杜氏之職也一力承擔。在她主導下生產的“富久長”清酒,以精細的低溫發酵、口感細膩的本地酒米配上廣島縣特有的超軟水,釀出的酒具有口感非常柔和順滑、花果香氣延綿不斷的風格,是非常有女人味的清酒,深受歡迎。
這款酒在香港、上海兩地的City’Super超市都能買到。唯有需要注意的是,大商超可能會因為存運不當而造成清酒香氣被破壞。
清酒生產本地化
本劇一開始就交代了,鷲尾勇作在“加賀龍”酒廠(同樣是虛構)工作了數十年,但和新接手酒廠的少主有矛盾——老杜氏希望嘗試用石川縣的本地酒米“石川門”來釀酒,而新廠主則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應該繼續使用有“酒米之王”之稱的“山田錦”釀高檔的大吟釀。鷲尾丟下一句“我會帶著這個夢想去見閻王”,拂袖而去。
一輩子都在釀酒的老杜氏會不知道對于高級酒來說,“石川門”風險遠大于“山田錦”嗎?他自己其實心知肚明,在帶相樂去當地最好的米農家里買有機栽培的“石川門”時,他就說了:如果釀造大吟釀,米磨得太細,石川門的米心就容易碎掉,這一點就不如“山田錦”了。
然而舍易求難,是因為鷲尾勇作有這樣的心結:
在過去幾十年里,因為日本釀造協會的大力推動,全國各地的酒廠大都采用主流的十多種酵母進行釀造;而在酒米的選取上,廠家們更是對兵庫縣的山田錦趨之若鶩;至于誕生于特定地域的杜氏流派(鷲尾勇作所屬的“能登流”正是源出石川地區的杜氏流派),則在清酒現代化的過程中消散得七七八八,也不再在局限在特定地區工作。所以,以來自同一地方的水、米、酵母、杜氏來生產具有100%地方血統的清酒,并不容易實現;而且除了在生產頂級山田錦米的兵庫縣以及培育了專事釀造大吟釀的“9號酵母”的九州熊本縣,其它地方生產的單一地方血統的清酒中,高檔產品不多。
而近年近年,清酒業開始選擇性地向葡萄酒的生產體系靠攏。各縣的釀造協會聯同有影響力的酒廠、米農攜手去培育、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酒米,大力提倡本土化的生產。劇中的鷲尾勇作的堅持,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日本清酒或許也能形成自己的產區體系呢。
100%單一地區生產的清酒,在日本“一村一品”的農產品生產、銷售體系下,自然有著特別的象征意義,而這同時也是個具有市場營銷作用的概念,賣酒時多了個賣點,也更方便各地的日本人去支持自己家鄉的酒。但是,冷靜點看,行業已經習慣了用來自不同地區的好元素組合釀造出好酒了,所以,所有釀酒元素來自單一地區這個概念也并非就一定是品質的保證——畢竟,只有喝到嘴里的那口酒,才能為它自己正名呢。
《鬼之酒·奇跡釀酒人》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里面的惡鬼釀酒師鷲尾勇作在現實中卻有其原型,而且還釀出了美味的清酒傳世。主頁君遲點將為大家介紹這位傳奇釀酒師和他的作品。
再提醒一次:只要打開你的瀏覽器,在隨便一個搜索引擎輸入“鬼之酒”,可以找到一打在線觀看或下載的鏈接。這出劇共有三集,每集不到50分鐘,加起來2小時多點,也就一部電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