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眾匠、用心釀,各位酒友大家好,我是領匠釀酒人。
最近啊有粉絲私信我學習品酒先要橫向的多熟悉香型還是縱向的對某一大品牌的產品線做縱深的研究,其實這兩個方向啊都沒有問題,那么怎么選擇就需要看自己的初心,要是真的愛好某一類的香型想走專業化的路線,那我建議還是縱深一些比較好,把一個品牌了解得更加通透,一方面對感觀工藝歷史這些東西了解清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對一款酒的嫡系產品至少知道對比其味道的差異做品酒筆記,記住它的味道感受。
另一方面呢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建立自己的學習模式,形成方法論,這樣呢就可以一點點的攻克包括復制,就比如說您要學習茅臺,那么不僅僅要把茅臺、賴茅、王茅、遵義、漢醬、王子、迎賓、貴州大曲等這些的口感、差異區分出來,最好呢要有一些理論的書籍,比如說工藝、訪談、圖冊、歷史故事多少都懂一些,我也建議茅臺的一些發燒友啊,不是說茅粉啊,茅粉是以喝為主,我說的是發燒友,一定去認真地讀一讀茅臺酒廠的廠志,而且是不同時代出版的廠志,了解這些,你會對這個廠的嚴格啊、產品鑒定、營銷發展都會有很深的認識,比如茅臺品酒師一天要品多少酒樣,知道茅臺酒廠曾經也嘗試產過威士忌、白蘭地。比如也知道前董事長袁仁國他當年是怎么建立的銷售體系、怎么形成了現在的經銷商格局,什么時候從代理經銷商到自主營銷的轉化,要了解了這些,你對茅臺的產品結構、過往的事搓、當前的營銷策略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呢就是專業知識縱深的研究。
咱們回頭說如果需要橫向的去品評,那么學習了解白酒的十二香型,這個呢比較簡單,那么還要去知道白酒的四種口感、五段味覺、四種滋味,這里呢都是味覺的感受。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橫向得把十二種香型都品嘗一下,再從中挑選個人最喜歡的一到兩種香型深入品鑒。除了成本高,沒別的缺點。
比如說口感:
第一種口感:綿柔,也稱綿軟,就是刺激性的東西比較少,口感非常的圓潤。
第二種口感:清冽,就是口感上非常的純凈,沒有閑雜味兒,細細品有回甜。
第三種口感:醇和,這個呢就是入口的時候非常的順喉,也沒有刺激感。
第四章口感:爆辣,這個就是我們說的刺喉有灼燒的感覺,感受上非常的粗糙。
以上四種呢都會比較典型,所以大家在表達的時候可以用上一點專業性的詞匯,不要再說什么卡喉、辣喉這些不專業的詞語了。
品酒的五個過程段的滋味
第一:上口味,這個強調的呢是初入口腔時候的感受,比如說濃郁、沖勁兒、勁爽、綿甜等等
第二:落口味,就是咽下去的時候喉嚨里的感覺,咋們經常說入口甜、落口綿,人們說的落口微苦有澀味說的就是這個落口。
第三:后味,后味就是指的白酒香味在口腔當中持久的感受,后味兒是短還是長、是舒暢還是微苦。
第四:余味,講的是余留的味道,余味非常的干凈。
最后呢說下四種基礎的味道
第一:苦味,這個呢會讓很多人不舒服,特別苦味的味覺感官呢比較靠后,而且反應會比較慢,所以才有后苦而沒有前苦這一說法,有的人為什么會覺得發苦呢,那是因為酒精發酵的時候酵母代謝的產物,比如說酪氨酸經酵母菌生化反應產生酪醇,哪怕是2萬分之一都會讓人覺得苦,如果在酒降度的時候加水,那么水里面含有鹽類,苦味也會比較大。
第二:酸味呢是舌粘膜受到氫離子刺激而引起的,這是酒里面不可或缺的味道,酸類物質多,酒味就會比較粗糙,酸味物質少,酒味會比較廣淡,后味會比較短,所以呢我們釀酒需要適中。
第三:澀味就是口腔的黏膜蛋白質凝固的時候引起的收斂的感覺,我們說葡萄皮比較澀,其實就是單寧,白酒當中的醛類物質也會讓人有澀的感覺。
第四:甜味呢在白酒中是多元醇、氨基酸類帶來的甜味,這里面化學的東西特別多,我就不一一說下去了,
白酒當中的這種感受啊,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有不同的緯度,紙上談兵的東西我們必須要結合實踐,所以說呢,我特別倡導大家都要多去學習品酒這個東西,我們定期指定喝什么價格、喝什么香型、喝多少度的酒,都去細細品嘗下,讓自己從實踐結合理論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念,這樣呢自己的喝酒階段就會得到很大的上升。
第五:回味,這個是已經咽下去了,下咽之后返回的味道,回味是醇厚還是悠長。
我們品酒啊不是為了研究酒多深,而是奔著傳播文化的目的比較多一些,有的人啊談酒色變,我們更接受這個酒啊是一種人文的載體,讓它有內涵、有樂趣,這就夠了,平常呢能更經常的朋友步步道,一個酒桌上一個很好的話題,所以品酒這也是一個方向啊。可能有人不喝酒,但是聽著酒桌上大家聊酒的文化,然后也開始理解酒內涵,這就夠了。一個是專業化、一個是大眾化,白酒文化的學習和普及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底蘊傳播,所以啊,學會品酒也是一本學問啊,最后呢改一句話吧:
看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酒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