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我們曾走過無數的地方,見過許多人,聽過諸多故事,也曾流連忘返,可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那些藏在潛意識里像夢一樣的片段,總是在某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像皎潔月光一般灑滿腦海,讓心底的思念泛濫成災,我們尋覓了許久,才發現原來那是故鄉。
泥土敦厚、小河清淺、山川真誠、黃昏華美,鄉音難改、故人親切,這世上有著許許多多比鄉土更美妙更怡人的地方,但都難與她相媲美。雖然千變萬化的城市早已讓人的記憶錯亂,甚至消失,但對故鄉的感情卻隨著時間的流轉,越來越深,越來越入微,就像余秋雨在《鄉關何處》中寫道,思鄉往往可以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
1920年四川新詩鼻祖葉伯和先生曾在《詩歌集》的自序中對自己的故居寫道“離城二十里許,是我們的田莊,有一院中國式金漆細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大森林,前面繞著一條小河,堤上栽著許多楊樹、柳樹,兩岸都是稻田……”而葉伯和先生在自序中提到的田莊,就在今天的府河新城一帶。他所提的那一大森林,就是當時的青杠林,這里的村莊也因此得名“青杠村”,后來隨著城市化發展,青杠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寬廣的柏油馬路代替了泥濘的古道,美麗的花園代替了荒蕪的田地,高樓大廈代替了破舊的瓦屋,青杠村也變成了現在的府河新居青杠社區。
雖然記憶中的故鄉變了模樣,但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府河新居社區鄰里文化生活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剪紙、竹編、釀酒、染坊、木雕、蜀繡、書畫等多種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表達著對故鄉的情感,他們用一個個巧手學習技藝,用指尖傳遞著自己的鄉愁情結,將存放在生活中的巴蜀民間“寶藏”、承載著成都人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鮮活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古有曹操煮酒論英雄,今有染坊女把酒談天地。10月21日,在府河新居社區鄰里文化生活館一群身著紅衣的染坊女,捧著家鄉的青杠燒坊酒,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人生,館內一片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在青杠燒坊酒的酒香中,彼此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在青杠燒坊酒的酒香中,家鄉的血脈在不斷凝聚;在青杠燒坊酒的酒香中,家鄉的文化也在永久流傳。
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當地人開啟青杠燒酒坊,遵從古法,采用自家種植的高粱、玉米、小麥、大麥和稻谷進行釀制,釀造出的酒口感綿柔,酒香濃郁,名揚千里之外。上個世紀60年代,由于經濟轉型釀酒潮逐漸銷聲匿跡,后來,不少村民外出創業有了很好的經濟收入,衣錦還鄉之后常常想起兒時記憶中的青杠燒坊酒的味道,于是青杠社區人民歷經千辛萬苦,遍尋百家,終于在機緣巧合下遇到鳳錦橋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結緣,鳳錦橋酒業集團董事長余國彬先生被青杠社區人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所感動,于是幫助其在崇陽1886年清代老窖池,重操技藝,精選五糧,古法釀造,讓青杠燒坊酒重出江湖,王者歸來,青杠燒坊酒的重新面世,收獲了一眾酒友的好評,也讓無數的當地人心里得到了些許慰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酒。在中國,白酒作為特殊的文化載體,酒文化對中國民族當地的風俗習慣、人文精神、文學藝術的發展演變,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故鄉的酒不僅僅代表了這方土地的風情,更是代表了這方人自古傳承的靈魂。
小天地、大場合,喝它一碗,談天地、論英雄,再來一瓶。青杠燒坊酒讓晃動的鄉愁隨著醇厚濃郁的酒香,找到安放的歸處。
鳳錦橋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www.chinesemaotai.com
www.fengjinqiao.com
中國白酒.集團
成都市雙流區云嶺路2號